跛行压力测量传感系统的分析与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跛行压力测量传感系统的分析与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如今奶牛跛行广泛存在于养殖场中,使得奶牛淘汰率升高,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人工检测会耗费大量时间。本文在分析奶牛跛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Walkway System(步道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足底压力数据,以人为试验对象,搭建跛行判断的前期压力测量传感系统,实现了对跛行的判断。本文依据压力测量系统设计方案,对传感器进行了合理的选型,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矩阵的柔性薄膜网络状触觉压力传感器。完成了对压力传感器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依据触发电路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了系统的触发方式。同时对硬件与软件进行总装统调,并对系统软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将系统采集到的足底压力信号在上位机上以2-D或3-D形式实时显示,导出压力相关的曲线及步态数据。利用软件对系统进行调试,通过分析设置触发压力阈值范围,实现了系统自启动记录功能。同时,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进行合理的参数设定,并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及其曲线分析,使跛行压力测量系统以最优方式采集到准确的压力数据。应用测量系统对人的足底压力进行试验研究,对系统的特性进行了验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测量系统的2-D或3-D映射图能够判断跛行。同时,能够利用提取的足底压力、压强曲线及步态相关的数据判断跛行,并提取出判断跛行的特征参数。实际试验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精度高、操作方便。试验结果与实际一致,证明本系统能够判断跛行,为后期奶牛跛行早期数字化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跛行判断 Walkway System 触发方式 数据采集系统 调试 试验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8.23;S818.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引言10-17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奶牛跛行识别及足底压力测量研究概述10-16
- 1.2.1 奶牛跛行识别技术研究现状10-13
- 1.2.2 足底压力测量技术研究现状13-16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16-17
- 2 跛行压力测量系统的研究17-35
- 2.1 压力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17-19
- 2.1.1 压力测量系统应用设计方案17
- 2.1.2 压力测量系统的技术路线17-19
- 2.2 跛行压力测量系统硬件的组成及功能19
- 2.3 压力传感器系统19-25
- 2.3.1 薄膜压力传感器的选择依据19-20
- 2.3.2 薄膜压力传感器的规格选型20-23
- 2.3.3 薄膜压力传感器感测步道的标定23
- 2.3.4 薄膜压力传感器感测步道的封装23-24
- 2.3.5 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4
- 2.3.6 薄膜压力传感器表面的保护24-25
- 2.4 上位机25
- 2.5 数据采集系统25-28
- 2.5.1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5-26
- 2.5.2 数据采集器26-27
- 2.5.3 集线器27-28
- 2.6 触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28-29
- 2.6.1 触发电路设计方案28-29
- 2.6.2 触发方式的选择29
- 2.7 压力测量系统的软件分析29-35
- 2.7.1 软件系统Walkway7.6的模块组成及功能29-30
- 2.7.2 软件界面的可视化30-34
- 2.7.3 软件启动运行压力测量系统过程34-35
- 3 跛行压力测量系统的集成调试35-42
- 3.1 压力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的参数设定35-37
- 3.1.1 薄膜压力传感器压力范围的选择35
- 3.1.2 采集数据的参数设置35-36
- 3.1.3 压力测量系统触发设置36-37
- 3.2 测量系统降噪处理37-38
- 3.3 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校准38-42
- 3.3.1 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方法38-39
- 3.3.2 薄膜压力传感器校准方法的确定39-40
- 3.3.3 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步骤40-42
- 4 跛行压力测量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分析42-60
- 4.1 压力测量系统的试验预准备42
- 4.2 压力测量系统试验的参数设定及分析42-46
- 4.2.1 测量系统试验的参数设定及分析42-44
- 4.2.2 压力测量系统试验的校准及分析44-45
- 4.2.3 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的触发设定45-46
- 4.3 试验压力数据界面映射的计算及分析46-48
- 4.4 跛行压力测量系统试验结果的分析48-55
- 4.5 测量系统试验采集的数据的提取及分析55-60
- 4.5.1 步态相关数据的提取及分析55-58
- 4.5.2 采集的数据的标准ASCII码导出58-60
- 5 结论及展望60-62
- 5.1 结论60
- 5.2 问题及展望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7
- 作者简介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杨彦承,陈艳,邓广,雷振宇;林业基础数据采集系统中的网络建设[J];林业科技管理;2003年03期
2 赵斌,匡丽红;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测量误差及其补偿[J];农机化研究;2004年03期
3 李兴霞;;农田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唐启见;刘娟;;基于8501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湖南农机;2011年09期
5 王云波;王岩;王永;;移动GIS在林业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2年02期
6 方建安,王雁传;多通道盐分数据采集系统[J];土壤;1988年04期
7 Thomas M. Losordo;陈庆生;;用于水产养殖池的自动水质数据采集系统[J];国外水产;1989年01期
8 何火娇;乔振先;;水稻籽粒电场效应实验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9 冯志慧;张慧;薛鹏涛;陈红;;基于智能手机的干线公路养护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姜仕仁,常杰,葛滢;便携多路环境数据采集系统[J];生态学杂志;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强;马瑾;雷兴林;;多通道、高速声发射数据采集系统[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2 严宗睿;陆勤夫;陈勇;;基于智能设备的海军演习数据采集系统[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武东升;郭达永;;卷接包车间数据采集系统现状发展方向和应用的研究[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上)[C];2008年
4 张文栋;董海峰;;微型爆破缓冲抗高过载数据采集系统设计[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冯莉;曹宁翔;梁川;;基于以太网的示波器数据采集系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袁晴晴;周皓峰;陈宇达;施伯乐;;一个基于系统重建思想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1年
7 柴春生;;线性拟合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袁学文;谢川林;高学燕;季云松;关有光;何均章;傅淑珍;周山;;384单元强快靶高集成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9 王万东;张伟;王洋;;出租车税务数据采集系统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应用[A];第十八届中国(天津)’200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万昌;王翔;黎源;;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及软件编制[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田邋通讯员 唐皖君;数据采集系统在大庆采八全面启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记者 郑欣;福建移动 水文数据采集系统服务防旱[N];人民邮电;2009年
3 鲁总;山东总队启用农价手持数据采集系统[N];中国信息报;2012年
4 王战芹;中钢邢机自行研制“高速数据采集系统”[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5 曹改英 曹红茜;PDA雨量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及应用[N];黄河报;2008年
6 焦克强;邢钢开发线材轧制生产线DCS数据采集系统[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iPAQ条码数据采集系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记者 陈青 何晓龙;西仪总厂井间地震装备研制取得突破 井下多级数据采集系统使用效果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2年
9 记者 程瑞云 通讯员 陆阳;通钢能源网络系统实现预定功能目标[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北京 蔡德聪 孙宇瑞;BS2系列微功耗数据采集系统[N];电子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楷云;地球物理勘探设备中数据采集部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向冬;基于CC的工业数据采集系统开发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赵志刚;大面积高分辨率数字X射线探测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列峰;一种可扩展的大规模地球物理勘探数据采集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昊;小型水质数据采集系统及改进的kNN预警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候彬彬;存储式井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付敏;基于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的采集系统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4 聂小伟;基于ARM与GPRS的油烟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s,
本文编号:468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46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