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黑河上游天老池流域不同植被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特征

发布时间:2017-07-18 22:07

  本文关键词:黑河上游天老池流域不同植被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植被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变异系数


【摘要】:选择天老池流域的5种典型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用环刀进行多点采样,用于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的观测,比较分析不同植被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不同的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土壤容重表现为草地(干草原1.12g/cm~3,亚高山草地1.00g/cm~3)灌木林地(亚高山灌丛0.76g/cm~3)乔木林地(祁连圆柏0.75g/cm~3,青海云杉0.50g/cm~3);总孔隙度表现为乔木林地(青海云杉81.29%,祁连圆柏76.61%)灌木林地(72.63%)草地(亚高山草地62.28%,干草原57.65%);有机质含量表现为青海云杉(136.87g/kg)亚高山灌丛(119.96g/kg)亚高山草地(94.67g/kg)祁连圆柏(70.69g/kg)干草原(43.94g/kg),总体表现为阴坡大于阳坡。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均与土壤入渗特征呈显著性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入渗的综合影响作用决定了土壤入渗速率的大小。用环刀法观测表层土壤的入渗过程,通过比较发现,初始和稳定入渗速率均表现为青海云杉(7.17mm/min,5.12mm/min)祁连圆柏(2.33mm/min,1.30mm/min)亚高山灌丛(1.91mm/min,1.01mm/min)亚高山草地(1.89mm/min,0.77mm/min)干草原(1.41mm/min,0.44mm/min),整体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用变异系数衡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5种植被土壤的理化性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土壤的入渗率均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变异性。青海云杉林地的土壤入渗率明显大于其他4种植被类型,在本研究区的水源涵养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植被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变异系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91425301)
【分类号】:S714;S812.2
【正文快照】: 土壤是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同植被类型可以造成土壤性质的显著差异,进而间接影响到降水在土壤中的运动[1]。土壤入渗过程由于控制了地表产流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而成为水循环的关键过程。有研究[2-3]表明,植被通过改变土壤结构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丹,李占斌,洪小康,蔡明;浑水入渗规律试验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1期

2 费良军;浑水间歇入渗特性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3 侯秀丽;付登高;阎凯;李博;段昌群;;滇中不同植被恢复策略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山地学报;2013年03期

4 梁定伟;对入渗补给模型的一些看法[J];地球科学;1985年01期

5 樊贵盛;党志良;;土壤间歇入渗特性的大田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2年04期

6 刘贤赵,康绍忠;连续与间歇积水入渗对比试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7 杨永辉;赵世伟;雷廷武;吴金水;刘汗;赵军;赵勇钢;;耕作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年05期

8 孙西欢;王文焰;;多参数沟灌入渗模型的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9 罗朋;;入渗水头对盐碱土水分运移影响数值模拟研究[J];山西水利;2010年08期

10 吕华芳;丛振涛;;土壤入渗测定教学实验装置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虎;;周期供水时间对肥液间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影响[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邹翔;崔鹏;张平仓;;小江流域的土壤入渗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李治军;薛彦东;;土壤入渗试验研究进展[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4 任运刚;;两种入渗研究方法对比分析[A];重庆市水利学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09年

5 史晓楠;王全九;叶海燕;苏莹;;微咸水水质对土壤入渗特征影响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6 费良军;朱兴华;;不同施肥方式的单膜孔点源入渗水肥运移特性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7 周宏飞;汤英;周宝佳;;荒漠灌木及冻融影响下的风沙土入渗特征[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建文;孙西欢;;黄河床面入渗窗口的统计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王辉;王全九;姚帮忪;;PAM用量及施加方式对积水垂直入渗特征影响[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宾;李方;白星广;李国杰;王廷涛;张海秀;林云青;伍斌;李慧颖;杜晓明;李发生;韩清洁;陈有志;;多孔介质中溶质类污染物的入渗与淋洗实验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龙山;黄土坡地地表糙度特征及其对入渗、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红星;基于点入渗参数计算土渠床渗漏损失的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建丰;黄土区层状土入渗特性及其指流的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建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的水势描述及理论模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董玉云;膜孔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原林虎;PHILIP入渗模型参数预报模型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援农;不同灌溉方式入渗条件下的土壤空气阻渗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马世国;强降雨条件下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无限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脱云飞;膜孔灌土壤氮素运移转化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尹娟;波涌灌间歇入渗氮素运移及对地下水NO_3~--N分布特性影响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基于HYDRUS模型的一维及三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梁树;不同降雨条件下成都粘土基坑边坡入渗深度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杨霄;关中地区城市下垫面雨水入渗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莫斌;紫色土区不同入渗测定方法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安倩;吕梁方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对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吉爱丽;掺土铝渣入渗规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7 吕志备;不同坡度、容重和覆盖对坡面水土流失及入渗的影响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马海燕;膜沟灌溉入渗规律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韩雪冬;不同施肥方式的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氮素运移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杨素宜;浑水入渗规律及畦灌补源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9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559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a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