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感知发育及早期干预社区推广研究
本文关键词:早产儿视感知发育及早期干预社区推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早产儿 视感知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认知发育 早期干预
【摘要】: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由于提前脱离宫内环境,加之生命力较弱和各类围产期并发症的威胁,使早产儿罹患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风险大大增加,对其认知、运动功能的发展以及感知觉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这类儿童的定期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其存在的功能损害尤为重要。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婴幼儿期视觉系统和认知、运动发育状况,分析早产儿与同龄足月儿的差异,获得婴幼儿期视觉电生理及认知功能的发育轨迹。同时,我们已制定并实施了早产儿视感知早期干预方案,现将这套已证实有效的干预方案推广应用到社区中,探索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社区为基础、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进行系统管理的早产儿早期干预模式。第一部分18-36月龄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随访研究目的: 在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跟踪研究对象至3周岁,完成对1-36月龄婴幼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随访研究工作,比较早产儿与同龄足月儿的差异,为实施针对性早期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出生体重不同,将早产儿分为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20例和低出生体重LBW组27例,以及正常对照组41例。测试设备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Ⅳ脑诱发电位仪,对前期建立的出生队列继续纵向随访,测试三组儿童在18-36月龄(早产儿按矫正月龄)FVEP主波P2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值。 结果: 1)三组儿童1-36月龄FVEP发育趋势大致相同,FVEP主波P2潜伏期随月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生后第一年特别是6月龄内下降幅度最大,在随后的二年下降幅度变缓。振幅未随月龄变化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2) VLBW组与对照组相比,在1-24月龄各观察时段均显示主波P2波潜伏期显著延迟,36月龄时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LBW组与对照组相比,仅在1、3、6月龄显示出P2波潜伏期显著延迟,9月龄后P2潜伏期则已接近正常足月儿水平。 结论: 1) VLBW)L童在1-24月龄期间对闪光刺激的视觉信息反应速度存在延迟,其视觉发育较正常足月儿落后的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小,至3周岁时已接近正常足月儿水平。 2)从婴幼儿期视觉电生理发育轨迹得出,视觉电生理的发育不是匀速发展的,而是存在快速发育期和缓慢发育期。早产儿在0-6月龄存在视觉发育的追赶,充分利用这一时期进行针对视感知的强化干预,可能会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视觉系统发育。 3)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婴幼儿的视觉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在VLBW儿童中的影响尤为显著,应加强对这类儿童在学龄前期视功能的随访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有效干预。 第二部分 早产儿早期智力和运动发育纵向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早产不同胎龄对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及视觉认知能力的影响,为开展早产儿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纵向随访方法,选取曾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5例早产儿(其中:极早产儿25例,中晚期早产儿30例),40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应用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在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时(早产儿按矫正月龄)进行发育评估,用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和视知觉项目通过率表示。 结果: 1)三组研究对象各校正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及36月龄)的MDI和PDI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得分最高,中晚期早产儿组次之,极早产儿组得分最低。 2)极早产儿组与对照组相比,仅校正18月龄MDI得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其它观察月龄MDl、PDI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中晚期早产儿组与对照组相比,校正24月龄的MDI和校正36月龄的PDI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4)三组儿童视知觉相关项目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极早产儿组视知觉项目通过率为46.3%,中晚期早产儿组为61.5%,对照组为74.4%。 结论: 早产对婴幼儿的智力、运动及视知觉发育存在显著不良影响,在极早产儿中尤为明显,应加强对早产儿童的定期随访评估,以便及早发现其可能存在的功能损害并实施针对性早期干预。 第三部分 早产儿视感知早期干预模式社区推广研究 目的: 推广早产儿视感知的早期干预方案,进一步完善早期干预的社区模式,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5月期间在上海闵行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出生的118例早产儿,给予视感知早期干预方案,于校正6月龄对早产儿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测试和贝莉婴儿发育量表-II (BSID-II)评估,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评价该项目的干预效果、社区应用情况和家长接受程度。 结果: 1)实施干预的早产儿校正6月龄P2波潜伏期值(132±17ms)较前期未干预早产儿(141±19ms)缩短6.4%,与同龄足月儿P2波潜伏期值(130±7ms)相当。 2)本研究的失访率较前期研究结果明显降低(21.2%vs39.4%),失访率得到较好的控制,家长满意率为93%。 结论: 1)早产儿视感知早期干预方案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视觉系统的发育,建议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对早产儿的视觉发育评估和针对视感知的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视觉系统的发育和完善。 2)加强社区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宣教,提高家长对早期干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向早产儿家长提供具体的干预方法和有效的系统管理,满足家长育儿需求,可以有效降低失访率。
【关键词】:早产儿 视感知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认知发育 早期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6
【目录】:
- 缩略词汇4-5
- 中文摘要5-9
- Abstract9-14
- 前言14-17
- 第一部分 18-36月龄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随访研究17-25
- 1 对象和方法17-19
- 2 结果19-22
- 3 讨论22-25
- 第二部分 早产儿早期智力和运动发育纵向随访研究25-33
- 1 对象和方法25-26
- 2 结果26-30
- 3 结论30-33
- 第三部分 早产儿视感知早期干预模式社区推广研究33-40
- 1 对象和方法33-35
- 2 结果35-37
- 3 讨论37-40
- 参考文献40-43
- 早产儿视功能障碍研究进展43-48
- 参考文献46-48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石文静;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2 安道杰;早产儿视网膜病患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陈梅 ,王燕云;基层医院早产儿的系列预防干预及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12期
4 段涛,陈超;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Ⅱ)[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5 叶鸿瑁;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J];新生儿科杂志;2005年03期
6 虞人杰;;早产儿氧疗方法和临床应用[J];小儿急救医学;2005年06期
7 Haines L.;Fielder A.R.;BakerH.;Wilkinson A.R.;郭战宏;;早产儿严重视网膜病的基于英国人群研究:筛查、治疗和转归[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5年10期
8 叶鸿瑁;;早产儿用氧和视网膜病[J];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03期
9 叶惠琴;早产儿视网膜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03期
10 张巍;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策略与管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先琼;陈艳艳;连朝辉;农绍汉;吴本清;方建培;崔其亮;朱小瑜;聂川;;以三级医院为基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的多中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安宁;石文静;陈超;;生后体重变化对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作用[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3 朱丽;陈超;;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多中心研究[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朱丽;陈超;;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多中心研究[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欣;王颖;陈宜;郭在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周向明;何缦;丁武君;肖佳荔;尤伶俐;王虹;濮清岚;;2007-2010年嘉兴市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率调查[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谢钰雁;陈玉君;;早产儿氧治疗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8 周也群;石文静;陈超;;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9 孙慧清;熊虹;康文清;陈宇辉;;血气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中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10 周向明;李小青;尤伶俐;钱敏燕;濮清岚;;2007-2011年嘉兴市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率调查[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小霞;早产儿视网膜病都是氧气惹的祸[N];大众卫生报;2006年
2 王小衡;早产儿吸氧多易致盲[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艳芳;母乳营养补充剂 让早产儿也能享受母乳的保护[N];中国食品报;2012年
4 贺晓日;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中国医科大学儿科教研室主任 薛辛东 刘凤云 阎红 整理;早产宝宝父母要参与治疗[N];健康报;2013年
6 余志平;适当给氧可防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孙敏;预防ROP关键在预防早产[N];江苏法制报;2005年
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预防 对症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伟勤;极早产儿主要临床问题回顾性分析及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田妮;广州市番禺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结果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冯菁菁;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早产儿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项道满;早产儿视网膜病图文诊断及与血管新生细胞因子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沈晓霞;输血对早产儿红细胞NO生物活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韩露艳;1、母乳强化剂在中国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多中心研究 2、早产和正常产妇脐血、母乳中脂联素、瘦素、真胰岛素和胃生长素水平的测定及其与母婴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何必子;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鑫;住院早产儿6年回顾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谢钰雁;早产儿氧治疗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安宁;早产儿视网膜病高危因素及生后体重变化对其预测作用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李蓓;早产儿视感知发育及早期干预社区推广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陈艳艳;以三级医院为基础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多中心临床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6 钟美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林霞;住院早产儿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许芳;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9 秦桂娟;早产儿视角膜血管的形态学临床量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解脲支原体临床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6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00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