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预防性静脉输注对腰麻下择期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4 18:19

  本文关键词: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预防性静脉输注对腰麻下择期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去氧肾上腺素 腰麻 剖宫产术 低血压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静脉输注对腰麻下择期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150例,ASA Ⅰ~Ⅱ级,年龄21~38岁,孕周37~41周,体重60~9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六组(n=25): P1、P2、P3、P4(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泵注组)、E(麻黄碱预防性推注组)、C(对照组),腰麻完成平卧后P1~P4组产妇分别即刻静脉泵注0.1、0.2、0.3,0.4μg/kg-min去氧肾上腺素10min。E组平卧后即刻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C组无预处理,如果出现低血压(收缩压低于80%基础值),给予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次。所有组均为麻醉结束平卧后10分钟开始切皮。采用Solar8000M无创血流监测仪监测产妇入室后基础值(T1)、麻醉前(T2)、麻醉结束平卧后1分钟(T3)、麻醉后3分钟(T4)、麻醉后10分钟(T5)、胎儿娩出时(T6)的血压(B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胸液水平(TFC)的变化;监测产妇术中胎儿娩出前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监测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指标。 结果:与麻黄碱组(E)、对照组(C)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泵注组(P1-P4)在T3、T4、T5时心率明显减低(P0.05);P1、P2、P3组在T6时MAP较低(P0.05);P3、P4组静脉推注额外升压药频率较低(P0.01)。与C组比较,P4组MAP在T4、T5时较高(P0.05)。 P4组在T4、T5、T6时MAP均高于T3(P0.05)。 各去氧肾上腺素泵注组阿托品应用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P1-P4组去氧肾上腺素平均泵注时间分别为10min、10min、10min、9.625min,P4组输注时间短于P1-P3组(P0.05)。 与E、C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泵注组PH、BE、HCO3-值较高(P0.05);与C组比较,所有去氧肾上腺素泵注组及E组(麻黄碱组)PO2较高(P0.01)。 各组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与E、C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泵注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去氧肾上腺素泵注组组间比较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术时预防性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新生儿酸中毒风险方面较使用麻黄碱更有优势。0.3μg/kg·min是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术时较为恰当的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泵注的剂量。
【关键词】:去氧肾上腺素 腰麻 剖宫产术 低血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614;R719.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14
  • 资料与方法14-17
  • 1 研究的设计方案14
  • 2 研究对象14
  • 3 主要仪器、耗材及药品14-15
  • 4 研究方法15-17
  • 4.1 实验分组15
  • 4.2 麻醉15
  • 4.3 观察指标15-16
  • 4.4 统计学处理16-17
  • 结果17-29
  • 讨论29-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综述36-43
  • 参考文献41-4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菁菁;李艳辉;冯艳华;南玲;庞磊;麻海春;;等效剂量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中产妇血压和胎儿代谢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2 王猛;韩传宝;钱燕宁;;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08期

3 刘红;嵇富海;张慧娟;杨建平;;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对剖宫产术中蛛网膜下腔阻滞期间胎儿及产妇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4 余燕云;王猛;王群;;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对胎心率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世元;;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本文编号:1032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032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