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幼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幼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巨细胞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HCMV-DNA 影响
【摘要】: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β疱疹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250种蛋白,现有研究已证实,HCMV编码的蛋白中至少有50种和它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形成比较完整而复杂的一套感染机制:感染-潜伏-再激活。HCMV是个机会致病原,可广泛传播,是病毒种类中能够不断利用和调控免疫系统的可持续慢性感染的代表,可与人免疫系统共同进化,形成多种独立机制逃逸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巨细胞病毒引起机体产生疾病的过程是巨细胞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体,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可导致机体免疫紊乱,造成机体对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为CD3+CD4+T和CD3+CD8+T淋巴细胞,在病毒侵犯机体时,它们互相作用,机体免疫受损时常表现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NK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中一类重要的抗病毒感染的效应细胞。已知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对于机体抵抗HCMV感染具有重要作用,而幼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成年人,因此最易发生HCMV感染。但目前研究只停留在对HCMV易感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或通过HCMV-DNA病毒检测对HCMV的诊断方面,并没有进一步剖析幼儿感染HCMV后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通过选择体检幼儿和HCMV活动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抗体检测手段观察体检幼儿中HCM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体检幼儿中对照组、潜伏期感染组、再发感染组及活动期感染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变化特点,以期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最终达到保证患儿健康成长的目的。方法:选择2015年度某幼儿园入学体检的幼儿261例,年龄2.3岁~3.0岁,平均年龄(2.6±0.3)岁。所有入选幼儿进行血清HCMV-Ig G、HCMV-Ig M检测,观察入园前幼儿HCMV感染情况。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组:HCMV-Ig G(-)和HCMV-Ig M(-)为对照组;HCMV-Ig G(+)和HCMV-Ig M(-)为潜伏期感染组;HCMV-Ig G(+)和HCMV-Ig M(+)为再发感染组;HCMV-Ig G(-)和HCMV-Ig M(+)为原发感染组;另选HCMV-Ig G(+)、HCMV-Ig M(+)和尿液HCMV-DNA(+)的患儿101例设为活动期感染组,均来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因HCMV感染而入住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的患儿,年龄2.4岁~3.1岁,平均年龄(2.7±0.4)岁。检测各组幼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3+CD4+T、CD3+CD8+T)和NK细胞(CD3-CD16+CD56+)水平,观察各组处于HCMV不同感染期幼儿的免疫细胞CD3+T、CD3+CD4+T、CD3+CD8+T以及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1 261例幼儿的HCMV感染情况261例体检幼儿中,潜伏期感染幼儿89例,即HCMV-Ig G(+)HCMV-Ig M(-)占34.10%;再发感染幼儿70例,即HCMV-Ig G(+)HCMV-Ig M(+)占26.82%;无感染幼儿(对照组)102例,即HCMV-Ig G(-)HCMV-Ig M(-),占39.08%;原发感染幼儿0例,即HCMV-Ig G(-)HCMV-Ig M(+)未查出。2不同分组幼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变化CD3+T淋巴细胞数量比较:活动期感染组CD3+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比较:活动期感染组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较:活动期感染组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3-CD16+CD56+)数量比较:活动期感染组NK细胞(CD3-CD16+CD56+)数量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感染组和潜伏期感染组NK细胞(CD3-CD16+CD56+)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入园前体检幼儿的HCMV感染率较高,以潜伏期感染为主。2处于非活动感染时,HCMV仅对NK细胞数量产生了影响。3处于活动期感染时,HCMV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均产生了影响,提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HCMV-DNA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5.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22
- 结果22-24
- 附图24-27
- 附表27-29
- 讨论29-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7
- 综述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及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37-48
- 参考文献43-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怀勇;鹿克风;侯晓阳;王勇;李敏;;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23期
2 王婷;段歌红;陈茂才;冀恒涛;崔会玲;;人巨细胞病毒在华中地区孕妇和住院儿童群体中的流行病学调查[J];微生物与感染;2015年05期
3 周晓蕾;刘俭雄;黄静;;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年03期
4 刘燕琼;秦雪;彭契六;邓燕;王健;谢丽;李泰阶;何雨;李山;;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及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4年36期
5 王冰;王永波;陈凤香;王盈;孙继飞;孙晓华;;更昔洛韦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年05期
6 夏宇;张波;;人巨细胞病毒实验室诊断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7 何念海;;婴儿肝炎综合征[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年06期
8 邸卫英;苏立凯;史福平;姜晔;李同凯;王艳飞;邸辉;张国华;康增军;;人巨细胞病毒激活感染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27期
9 陈梅;;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02期
10 李心怡;张宗泽;王锦;王焱林;王成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1056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05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