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小鼠回输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哮喘耐受长期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生小鼠回输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哮喘耐受长期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哮喘 小鼠 动物模型 新生小鼠 免疫耐受 CTLA4
【摘要】:第一部分OVA诱导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通过小鼠的症状表现、病理学、炎性指标等3方面来验证并确立动物模型是否成功,为后续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SPF级6-8周BALB/c雌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阳性组。哮喘阳性组于第0和14天注射OVA致敏,第21~30天雾化吸入5% OVA激发;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通过观察两组小鼠激发时的表现、肺部病理切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和BALF中IgE、IL-4及IFN-γ水平改变了解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哮喘阳性组小鼠在雾化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加快,弓背直立、前肢缩抬等哮喘速发相反应表现。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支气管及伴行血管周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壁明显水肿,平滑肌增厚等。哮喘阳性组较正常对照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血清和BALF中IgE、IL-4显著升高,IFN-γ显著降低。结论:成功建立了OVA致敏/激发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第二部分新生小鼠回输CTL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哮喘耐受长期性的研究目的:研究将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回输给新生小鼠,观察其对青年期和老年期OVA致敏/激发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验证其诱导哮喘耐受长期性的效果。方法:将前期已制备的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尾静脉回输给新生期BALB/c小鼠,分别在小鼠青年期(6-8周)和老年期(22-24周)以OVA致敏/激发,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哮喘阳性组和AdGFP-DC干预组,通过检测各组小鼠肺功能、BALF中嗜酸粒细胞比例、肺部病理切片及血清和BALF中IgE、IL-4、IL-10及IFN-γ水平了解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1、新生期给予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可明显延缓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增强的呼吸间歇Penh值上升趋势。2、新生期给予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可明显减少青年组和老年组哮喘小鼠BALF中嗜酸性细胞的生成和肺组织病理中气道炎症反应。3、新生期给予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可以降低青年组和老年组哮喘小鼠血清和BALF中IgE、IL-4水平以及IL-4/IFN-γ比值;可以提高青年组和老年组哮喘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对青年组和老年组哮喘小鼠血清和BALF中IFN-γ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新生期给予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可长期抑制OVA致敏/激发小鼠的气道炎症,使小鼠血清IL-10水平增高,降低Th2细胞因子的分泌,对Thl细胞因子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哮喘 小鼠 动物模型 新生小鼠 免疫耐受 CTLA4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1
【目录】:
- 缩略语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第一部分 OVA致敏/激发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11-19
- 材料和方法11-15
- 结果15-17
- 讨论17-18
- 结论18-19
- 第二部分 新生小鼠回输CTLA4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哮喘耐受长期性的研究19-35
- 材料和方法19-22
- 结果22-30
- 讨论30-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综述39-47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附录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平,刘妍,黄志勤;树突状细胞的特性与分化发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赵谨 ,王心;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J];日本医学介绍;2005年06期
3 张临友,郭松,杨宝峰;激素与树突状细胞[J];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5年05期
4 吴萍萍;杜晓英;刘书逊;陈荣军;寿张飞;陈江华;;不同来源人树突状细胞的培养诱导及鉴定[J];浙江医学;2007年09期
5 ;封面图片——树突状细胞[J];中国厂矿医学;2009年04期
6 张锦X,陈海滨,谢庆东,王骏;人血树突状细胞形成细胞簇功能的体外观察[J];解剖学杂志;1997年02期
7 曹华,张锐,裴雪涛;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年06期
8 王黎明,刘艳荣,李金兰,常艳,付家瑜,高晖,陈珊珊;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和鉴定[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9 夏青,张学军;真皮树突状细胞与皮肤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10 刘青,金岩,吴织芬;树突状细胞与口腔疾病[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应明;万涛;陈国友;夏大静;周向阳;修方明;张意;曹雪涛;;树突状细胞来源的钙粘着相关蛋白新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王胜军;王丽莉;李坚;许化溪;;肺癌患者胸水中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和初步鉴定[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徐克成;牛立志;郭子倩;张德春;左建生;;树突状细胞及其在癌肿治疗中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何广胜;邵宗鸿;和虹;刘鸿;施白;洁均;曹燕然;Q,
本文编号:1111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11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