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原学及血IL-10水平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22:00

  本文关键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原学及血IL-10水平变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病原 喘息 白细胞介素10


【摘要】:目的: 1.了解大连地区2012~2013年度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谱的分布现状,针对病原指导临床治疗,为大连市呼吸道相关病毒与疾病的关系和流行病学特征积累资料。 2.探讨IL-10在病毒感染诱发喘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机制,为儿童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2年01月~2013年12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2482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ADV、IFVA、IFVB、PIVⅠ、PIVⅡ、PIVⅢ七种病毒抗原。同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住院0~4岁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97例,,由2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患儿有无喘息症状及肺部听诊有无喘鸣音分为喘息组55例,非喘息组42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同龄儿童16例为对照组,入选病例均无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史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免疫抑制等基础疾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入选病例进行血清IL-10、IFN-γ、IL-4水平检测。 结果: 1.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 ⑴入选病例共计2482份,病毒感染阳性病例314例,总阳性率为12.65%,其中RSV241例,占76.75%;IFVB26例,占8.28%;IFVA23例,占7.33%;ADV10例,占3.19%;PIVШ9例,占2.87%;PIV4例,占1.27%;PIVⅡ1例,占0.32%。 ⑵≤1岁患儿病毒阳性率最高,为20%,其余依次为1~3岁15.56%、3~6岁9.67%、>6岁3%。 ⑶冬季病毒阳性率最高,为16.93%,其余依次为春季14.97%、夏季6.98%、秋季3.44%。 ⑷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率最高,为26.36%,其余依次为支气管炎16.45%、喘息性支气管炎15.23%、急性肺炎9.61%、上呼吸道感染8.45%、哮喘4.55%。 2.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血IL-10、IFN-γ、IL-4检测结果: ⑴血清IL-10水平比较:喘息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喘息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非喘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喘息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⑷IFN-γ"IL-4比值比较:喘息组血清IFN-γ"IL-4比值低于正常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喘息组血清IFN-γ"IL-4比值低于非喘息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喘息组血清IFN-γ"IL-4比值低于正常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七种常见病毒总阳性率为12.65%,感染率最高为RSV,其余依次为IFVB、IFVA、ADV、PIVⅢ、PIVⅠ、PIVⅡ。 2.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阳性率高,病毒感染为喘息的重要原因。 3.IL-10在病毒感染后喘息患儿中相对不足,提示IL-10参与病毒感染后诱发喘息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病原 喘息 白细胞介素10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一)前言11-12
  • (二)对象和方法12-15
  • 1.纳入标准12
  • 2.排除标准12
  • 3.研究分组12-13
  • 4.研究方法13-15
  • 5.研究方法15
  • (三)结果15-22
  • 1.一般情况15
  • 2.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分布特点15-20
  • 3.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血 IL-10、IFN-γ、IL-4 水平变化20-22
  • (四)讨论22-27
  • 1.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22-23
  • 2.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血 IL-10、IFN-γ、IL-4 水平变化研究23-27
  • (五)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2
  • 综述32-40
  • 参考文献37-40
  • 附录40-41
  • 致谢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祥;许文龙;;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哮喘[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敏;宋丽;张建波;房俊;李兰;;哮喘患儿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10和TGF-β_1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10期

3 姚苗苗;王克明;许群英;王桂兰;刘翔腾;;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3期

4 罗晓菊;;741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肖玲莉;杨毅;;Th1/Th2免疫应答失衡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年06期

6 黄宗文;白介素-10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6期

7 黄志英;董琳;;人副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所致疾病的特点[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9期

8 鲍一笑;;婴幼儿喘息诊治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1期

9 乔红梅;庞焕香;张云峰;成焕吉;刘丽;鲁继荣;;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IL-6、IL-10、TNF-α的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2年01期

10 陈良东;周建波;张廷;王奔放;;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NF-α、IL-6、IL-8及T细胞亚群变化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9期



本文编号:1128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128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