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漏斗胸形成过程中大鼠膈肌收缩功能的测定
发布时间:2017-11-18 13:01
本文关键词:获得性漏斗胸形成过程中大鼠膈肌收缩功能的测定
【摘要】:目的:通过对获得性漏斗胸大鼠膈肌收缩力的测定探讨漏斗胸形成过程中膈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方法:4周龄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实验组行胸骨旁切断大鼠下位三对肋软骨观察漏斗胸形成,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3天、1周、2周、4周、8周、12周取每组10只动物膈肌标本,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肌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单收缩张力(peak twitchtension, Pt)、最大强直收缩力(maximum tetanic tension, Po)并计算张力-频率关系。结果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并对不同频率刺激下膈肌张力的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结果:漏斗胸造模术后一周内动物呼吸状况变化明显,在其后的饲养过程中,第7天开始胸骨区域逐渐下陷,10天时呈现明显的槽状胸改变并逐渐加重,2周时前胸壁的下陷范围增宽,形成了典型的漏斗胸畸形,3-4周畸形加重的速度逐渐减缓,4周后基本稳定,,与12周时无明显区别。观察过程中造模动物存活状态与正常动物并无明显差别。各时间点膈肌单收缩张力、最大强直收缩力的检测结果在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尽管从术后3天膈肌收缩力即下降,但以术后1w和2w下降幅度较大,4w后维持在相对平缓的低水平状态。在10、20、40、60、100Hz频率刺激下,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两组动物膈肌收缩张力均增加,但各种刺激频率下各时间点的测得结果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相同频率刺激下,实验组动物术后3天、1周、2周膈肌张力的检测结果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周、8周、12周动物膈肌张力检测的结果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着漏斗胸形成大鼠膈肌收缩力下降,畸形稳定后膈肌收缩力不能恢复,尽管获得性漏斗胸大鼠膈肌呈现明显的收缩储备能力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炳昆;吴学东;;呼吸功能异常与漏斗胸关系研究进展[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年12期
2 吴学东;严文静;;膈肌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王东林,毛宝龄;大鼠膈肌纤维分类的组织化学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郝孟辉;赵健;;漏斗胸的诊治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王靖;李俊;吴学东;王宁;;获得性漏斗胸膈肌肌凝蛋白重链MyHC-Ⅰ的表达变化和意义[J];山东医药;2012年44期
6 王东林,毛宝龄,钱桂生,郭先健,李淑平;慢性缺氧大鼠膈肌毛细血管密度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8年02期
7 吴学东,林春榕,胡廷泽,范智东;漏斗胸实验研究中大鼠胸部的应用解剖[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8 冯杰雄;漏斗胸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9 吴学东;婴儿肋骨生长板损伤、胸壁软化与前胸壁畸形的关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年05期
10 吴学东,胡廷泽,冯杰雄,刘文英,蒋小平,唐耘熳;漏斗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1199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1998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