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遗传性非溶血性非结合型胆红素血症UGT1A1变异谱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0 06:04

  本文关键词:遗传性非溶血性非结合型胆红素血症UGT1A1变异谱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先天性非溶性黄疸 Gilbert综合征 Crigler-Najjar综合征 UGT1A1 单体型


【摘要】:遗传性非溶血性非结合型胆红素血症,又称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按照胆红素的升高程度可分为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Crigler-Najjar综合征II型(Crigler-Najjar syndrome type II,CNS-II)和I型(CNS-I)。GS发病率超过6%,表现为轻度胆红素血症。CNS-II表现为中重度胆红素血症,但其胆红素水平可在苯巴比妥治疗后恢复正常或下降;CNS-I表现为极重度胆红素血症,且对苯巴比妥治疗无效,,CNS-I患儿往往在出生后数天到数周内死于胆红素性脑病。 脂溶性的非结合型胆红素经过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yltransferase,UGTs)催化,与葡糖醛酸的葡糖醛酸基结合,生成水溶性的结合型胆红素,排出体外。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基因(UDP-glucuronyltransferase1A1gene,UGT1A1)编码的UGT1A1酶是催化胆红素葡糖醛酸化的唯一酶。亚洲人GS患者的发生与该基因的c.-40_-39insTA变异、c.211GA(p.G71R)变异、c.1091CT(p.P364L)变异相关,但这些变异的不同等位的连锁关系未知,且缺乏系统的家系研究。与CNS-II相关的UGT1A1变异类型已多达45种,但这些数据大多数都来自西方人种;既往亚洲人群研究的CNS-II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多超过200μmol/L,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更多的CNS-II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在102.6μmol/L到200μmol/L之间。除此而外,大多数对遗传性非溶血性非结合型胆红素血症UGT1A1变异谱的研究并未包括UGT1A1基因的所有的外显子及功能元件,且存在样本量太小等问题。 本研究对46例无血缘关系的GS患者、8个GS家系、11个CNS-II家系、80例健康对照的UGT1A1基因的编码区及所有功能元件进行了测序,并对所鉴定的变异进行了连锁不平衡分析、单体型、双体型分析。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共检测到10个变异类型:c.-3345delC、c.-3279TG、c.-1352CA、c.-40_-39insT、c.211GA(p.G71R)、c.686CA(p.P229Q)、c.715CT(p.Q239X)、c.1091CT(p.P364L)、c.1253delT(p.M418fsX423)、c.1456TG(P.Y486D)。 2)所有的变异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3)所有的变异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LD,都位于一个单体型块内,其中c.-3279TG变异和c.-1352CA变异的配对D’值及r2值均等于1,该两个SNP呈完全LD。 4)对上述SNP进行单体型构建得到12个单体型(均只列出变异等位):H1(-3345delC/c.-1352A)、 H2(c.-3279G)、 H3(c.-1352A)、 H4(c.-3279G/c.-40_-39insTA)、H5(c.-3279G/c.-40_-39insTA/c.686A)、 H6(c.-1352A/c.211A)、 H7(c.-3279G/c.1091T)、H8(c.-1352A/c.1456G)、H9(c.-1352A/c.211A/c.1456G)、H10(c.3279G/c.-40_-39insTA/c.715T)、H11(c.1352A/c.1253delT)、H12(c.-3279G/c.-40_-39insTA/c.1091T)。H2和H3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均高于GS组(0.282和0.098,P=3.160E-4;0.381和0.087,P=4.557E-7)和CNS-II组(0.000和0.294,P=0.001;0.381和0.091,P=0.014)。H4和H6在GS组中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0.359和0.131,P=2.271E-5;0.315和0.169,P=0.007)。H7和H8在CNS-II组中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0.091和0.006,P=0.039;0.091和0.000,P=0.014)。H9、H10、H11和H12只存在于CNS-II组中。 5)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一共存在27种单体基因型(双体型):双体型H2/H2只存在于对照组中;双体型H2/H3和H3/H3的频率高于GS组(0.325和0.065,P=0.001;0.163和0.022,P=0.015),CNS-II组则不存在这两种双体型。双体型H4/H4、H4/H6和H6/H7在GS组中占有明显优势,其频率远远高于对照组(0.152和0.013,P=0.007;0.239和0.013,P=1.147E-4;0.273和0.000,P=1.184E-4);双体型H6/H6的频率在GS组中也高于对照组(0.130和0.025,P=0.05)。双体型H9/H8、H9/H9、H10/H7、H11/H8、H12/4、H1/H6只存在于CNS-II组中。 6)8个GS家系中的6个完整的核心家系的先症者双亲的发病率为25%(3/12)。 7)11个CNS-II家系中除先症者外,未发现CNS-II患者;先症者C3的母亲、C7的姐姐和C10的母亲均表现为GS。 8)除1例(C1)胆红素水平为286.4μmol/L的CNS-II患者的UGT1A1基因型为与既往研究结果的高于200μmol/L的CNS-II患者(n=9)一样的纯合c.1456TG(p.Y486D)并纯合c.211GA(p.G71R)变异外,其它9例低于200μmol/L的CNS-II患者的基因型都不是纯合c.1456TG(p.Y486D)并纯合c.211GA(p.G71R)变异。 结论: 1) c.-3279TG变异与c.-1352CA变异之间呈完全LD关系,对UGT1A1基因的转录活性并无影响,也与GS的发生无关。 2) GS是主要由c.-40_-39insTA和c.211GA(p.G71R)所致的隐性遗传性疾病,少部分病例可能存在其它的基因缺陷。 3)大部分CNS-II患者的致病变异主要为位于共用外显子或可导致酶截短的严重变异,而GS的常见致病变异c.-40_-39insTA、c.211GA(p.G71R)对CNS-II的发生发挥协同作用。少部分CNS-II为UGT1A1基因和其它未知基因同时变异所致。 4)胆红素水平低于或高于200μmol/L的CNS-II患者的UGT1A1变异谱存在差异,高于200μmol/L的CNS-II患者多为纯合c.1456TG(p.Y486D)并纯合c.211GA(p.G71R)变异所致,低于200μmol/L的CNS-II患者的变异谱更广。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光榆;吴建新;李定国;陆汉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J];临床儿科杂志;2007年05期

2 朱俊乐;施斌;;Gilbert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1期

3 袁康燕;王红云;;UGT1A1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年S6期

4 李鹏董;苏梅云;郭跃进;;血清胆红素与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4年23期

5 宋丽雪;许茜;邸晓辉;许景峰;江琳;马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晓凌;胆红素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3年

2 裴奇;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药动学的影响以及PPAR-γ2和PTPRD基因多态性对吡格列酮疗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筱雯;干扰素对猪肝脏关键药物代谢酶CYP3A29的表达调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4 林黎娟;癌基因DEK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14年

5 田野;五个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与BCRP的相互作用以及CYP3A5对其代谢激活作用[D];浙江大学;2013年

6 刘琦;葛根素对转运体介导的甲氨蝶呤药代动力学、肾损伤、逆转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的分子药代动力学机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7 张轶雯;冬凌草甲素对CYP450酶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黄世臣;澳大利亚平脐蠕孢霉胆红素氧化酶的产生、特性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朱清;益母草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代谢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6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06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