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瘦素对新生期大鼠反复长程惊厥性脑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7-11-20 06:05

  本文关键词:瘦素对新生期大鼠反复长程惊厥性脑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瘦素 新生期惊厥 神经保护


【摘要】:目的:探讨瘦素长程干预对大鼠新生期反复长程惊厥脑损伤的干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日龄6天(P6)的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瘦素组(Leptin组)、单纯惊厥组(RS组)和惊厥加瘦素组(RS+Leptin组)。RS组和RS+Leptin组大鼠使用三氟乙醚反复诱导惊厥发作,使惊厥持续30min,每日一次,连续7天(P6-P12),建立新生期大鼠三氟乙醚惊厥模型。于P13时,Leptin组和RS+Leptin组开始瘦素腹腔注射(2mg/kg),连续10天。于P23和P30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负向趋地反射、前肢悬吊反射、悬崖回避反射、平面反正反射及旷场实验);P27-P33进行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和探索实验;定时检测大鼠体重变化。P34时,分离大脑皮层及海马,采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锌离子通道蛋白:ZnT1、ZIP7;质膜损伤标记蛋白:cPLA2;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eclin-1、Bcl-2、LC3Ⅱ/LC3Ⅰ、Cathepsin E;记忆分子:CaMKⅡα和CaMKⅡβ的表达情况。采用Neo-Timm’s法检测海马苔藓纤维发芽情况。结果:1、体重变化:四组大鼠的体重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60)=3.099,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P12-P33期间各时间点,RS组与RS+Leptin组体重均较Control组大鼠明显下降(P0.05),Leptin组与Control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神经行为学评分:(1)负向趋地反射:P23和P30时,四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23(3,16)=168.1,P0.05;FP30(3,16)=24.8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均较Control组时间明显延长(P0.05),RS+Leptin组与RS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趋于正常;(2)前肢悬吊反射:P23和P30时,四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23(3,16)=37.15,P0.05;FP30(3,16)=4.6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P23时,RS+Leptin组较RS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趋于正常;(3)悬崖回避反射:p23和p30时,四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23(3,16)=136.2,p0.05;fp30(3,16)=12.4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rs+leptin组较rs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于正常;(4)平面反正反射:p23和p30时,四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23(3,16)=12.63,p0.05;fp30(3,16)=16.0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时间明显延长(p0.05),rs+leptin组较rs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于正常。3、旷场实验:(1)延迟时间:p23和p30时,四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23(3,16)=15.50,p0.05;fp30(3,16)=15.5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时间明显延长(p0.05),rs+leptin组较rs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于正常;(2)开场得分:p23和p30时四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23(3,16)=182.10,p0.05;fp30(3,16)=8.8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得分明显降低(p0.05),rs+leptin组较rs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趋于正常。4、morris水迷宫:(1)定位航行:two-wayanova分析显示:四组逃避潜伏期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48)=17.5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试验第2-4天时,rs组较control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rs+leptin组较rs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于正常;(2)空间探索试验:四组穿平台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17.7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与control组相比穿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rs+leptin组与rs组相比穿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于正常。5、neo-timm’s染色:四组海马ca3区和齿状回苔藓纤维发芽半定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ca3(3,16)=21.69,p0.05;f齿状回(3,16)=84.5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发芽明显增加(p0.05),rs+leptin组较rs组发芽明显减少(p0.05),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于正常。6、westernbolt结果:(1)锌离子通道蛋白:四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锌离子通道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nt1:f皮层(3,16)=24.78,p0.05;f海马(3,16)=84.38,P0.05;ZIP7:F皮层(3,16)=21.17,P0.05;F海马(3,16)=14.4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RS+Leptin组较RS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于正常;(2)质膜损伤标记蛋白cPLA2:四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皮层(3,16)=62.23,P0.05;F海马(3,16)=35.7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RS+Leptin组较RS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于正常;(3)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四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eclin-1/Bcl-2:F皮层(3,16)=22.26,P0.05,F海马(3,16)=7.202,P0.05;LC3Ⅱ/LC3Ⅰ:F皮层(3,16)=16.37,P0.05,F海马(3,16)=10.37,P0.05;Cathepsin E:F皮层(3,16)=34.08,P0.05,F海马(3,16)=186.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组较Control组均明显升高(P0.05),RS+Leptin组较RS组明显降低(P0.05),趋于正常;(4)记忆分子:CaMKⅡα:四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皮层(3,16)=284.7,P0.05;F海马(3,16)=144.0,P0.05],RS组较Control组均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RS+Leptin组较RS组明显升高(P0.05),趋于正常;CaMKⅡβ:四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皮层(3,16)=0.7919,P0.05;F海马(3,16)=0.8002,P0.05]。结论:1.瘦素长程干预能显著减轻新生期反复长程惊厥所致神经行为、认知损伤及海马苔藓纤维异常发芽;2.新生期反复长程惊厥能显著上调远期皮层和海马锌离子转运蛋白、质膜损伤标记蛋白和自噬通路相关蛋白,下调记忆相关分子表达;瘦素能使上述通路恢复正常;3.本研究表明瘦素可能通过Zn Ts/cPLA2/Atg通路调节记忆分子CaMKⅡα表达,从而实现对新生期惊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婷;李光乾;;未折叠蛋白反应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年05期

2 黄明学;;惊厥性脑损伤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1986年04期

3 黄明学;;惊厥性脑损伤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4 王洁英;倪宏;;运动训练对惊厥性脑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5 蒋莉,蔡方成,张晓萍,李欣;热休克蛋白对惊厥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3年04期

6 蒋莉,蔡方成,张晓萍;未成熟大脑对惊厥性脑损伤耐受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曹海燕,姜玉武,吴希如;白细胞介素1与惊厥性脑损伤[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8 刘振寰,宋智华,杜乃强;家兔惊厥性脑损伤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初步观察[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0年04期

9 周戬平;王帆;杨琳;李瑞林;黄绍平;郭亚乐;;丰富环境暴露对大鼠惊厥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年11期

10 单英,秦炯,常杏芝,杨志仙;纳洛酮对反复热惊厥脑损伤的干预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越;蒋莉;李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惊厥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调控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闫建珍;倪宏;张乐玲;陶陆阳;;自噬信号通路抑制剂CBI对发育期惊厥所致远期脑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的调节[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蒋莉;李听松;;神经干细胞在修复惊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周琴;张勤;罗晓明;王欣欣;李光乾;;惊厥性脑损伤大鼠海马TLR4、IL-1β的表达及意义[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周琴;李光乾;;惊厥性脑损伤大鼠海马TLR4、IL-1β的表达及意义[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刚;小儿惊厥预后并非绝对良好[N];健康报;2003年

2 姜玉武;婴幼儿惊厥会影响大脑吗[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晓唐;未成熟脑对惊厥性脑损伤相对耐受性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的实验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2 鲁娜;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病理机制及相关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玲娟;microRNA-204调控惊厥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丽丽;瘦素对新生期大鼠反复长程惊厥性脑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6年

2 洪思琦;惊厥性脑损伤的临床预测与干预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3 苑爱云;未成熟脑保护惊厥性脑损伤机制的分子基础[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4 胡越;神经营养因子对惊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5 王洁英;物理训练及药物对新生期大鼠惊厥性脑损伤干预作用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李超;运动训练对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性脑损伤的干预研究及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09年

7 吴松;GM_1对发育期大鼠热性惊厥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任守芸;钙蛋白酶抑制剂对发育期大鼠惊厥性脑损伤的干预机制初探[D];苏州大学;2012年

9 肖倬君;可塑性相关基因-1在反复惊厥新生大鼠前脑中的动态表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06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06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