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上海某区接产医院2006-2011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3 17:13

  本文关键词:上海某区接产医院2006-2011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围产儿死亡 死胎 死产 新生儿死亡 死亡趋势


【摘要】:目的描述2006-2011年期间某区接产医院围产儿死亡及其变化趋势;分析2006-2011年期间死亡案例的保健与社会因素变化;了解某区2006-2011年期间卫生系统和卫生政策的变化情况;提出某区接产医院可能避免围产儿死亡的,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条件和措施。方法(1)定量研究现有资料分析:收集2006-2011年某区4家接产机构全部围产儿死亡报告病例,共485例,利用围产儿死亡登记表进行回顾性分析。(2)定性研究案例分析用十二格表提取相关主题对2006-2011年区级评审可避免围产儿死亡31例(Ⅰ类及Ⅱ类)进行分析。关键知情人访谈(管理人员、服务提供者)利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2006-2011年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5.59‰,以外来人员明显,占67.22%。围产儿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妊高症(中、重度)、原因不明、其他原因;胎盘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以胎盘早剥[22(70.97%)]为主,呈下降趋势;新生儿疾病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脐带因素、母亲孕产期疾病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存在波动。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孕28-37周,体重2500g的围产儿,结局均以死胎为主。2006-2011年485例围产儿死亡中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326(67.22%)]、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159(32.78%)],本市与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27,p0.01)。31例可能避免及创造条件可能避免的围产儿死亡中以新生儿死亡为主,多为无早孕建册、不定期产检或无产检的外来人口;死亡原因方面医疗保健系统知识技能原因占首位,主要包括疾病处理不到位,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够严密,应对异常情况经验不足等;其次是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自测胎动不力、未按时产检等;第三是医疗保健系统态度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高危病情处理不力;对不明原因的早产儿、复苏抢救无明显成效的低评分新生儿医院应未尽可能增加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胎心监护密度不强、胎监无反应未给予积极处理等;第四是个人家庭态度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坚决放弃对新生儿的抢救、违背医嘱等。结论1.外来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且高龄产妇较多,经产妇多,无产前检查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2.围产儿死亡的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妊高症(中、重度)、原因不明、其他原因。3.2006-2011年间母亲孕产期疾病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存在波动。新生儿疾病和胎盘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4.围产儿死亡中以死胎为主,主要发生在孕28~37w,体重以2500g居多,且死亡依据主要以临床诊断作为诊断依据,尸解率低。5.医疗保健系统知识技能方面欠缺主要包括(疾病处理不到位,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够严密,应对异常情况经验不足等)。6.医疗保健系统在国定假日、夜间和周末管理不严格,对高危孕妇观察处理不够积极、对未按期产检的孕妇管理随访不到位,以及各科室间配合不好等。7.在其他原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中,因家属放弃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占36%。建议为了减少某区助产医疗机构围产儿死亡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流动孕产妇的健康宣教,提高早孕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努力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护意识,尽早将其纳入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范畴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做好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工作,加强孕前保健宣传与指导。尽可能减少因出生缺陷或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围产儿死亡。3.加强流动孕产妇中高龄、经产妇的管理与宣教,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做一些简单易于接受的宣传资料和公益讲座。4.各助产医疗机构应尽可能的争取家属同意进行尸解,以明确死亡原因,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打下基础。5.对育龄妇女要加强宣教,避免多次人流或剖宫产等诱发胎盘异常的因素;加强孕产妇胎动计数的宣教,同时医疗机构要做好胎心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尽可能避免因脐带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6.加强节假日、交接班和夜间的产科质量管理,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产科急救处理能力和诊疗质量,为确保医疗安全,选择性剖宫产不应当安排在节假日、交接班和夜班的时间。7.呼吁政府部门对那些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的新生儿家属给以一定的经济资助。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传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败酱草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2 徐屏;刘建忠;梁文珍;;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化ve汤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3 马新英;张鑫;刘海飞;刘素洁;赵子英;;调肝健脾解毒汤防治宫颈癌盆腔放疗所致急性直肠放射反应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1期

4 周加林;施卫兵;;自拟茵蒲合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5 牛玉敏;朱桃花;;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徐嵘嵘;;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孙阳春;;67例子宫腺肌病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徐庆先;陈珉;;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张本顺;;胎盘植入保守治疗17例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钱玉静;;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与预防[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家;李林;梁小滨;刁军成;;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研究及新展望[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2 吴栋才;戴英;陶久红;闻新慧;;HPV及TCT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研究[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沈莉;;产后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荣国;;针刀结合骨盆矫正治疗原发性痛经3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邵梅;;何嘉琳主任治疗内异症之经行吐衄经验[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琪;朱名宸;;自拟促排卵方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症60例临床观察[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慧军;颜建敏;薛辉;;加减益经汤对有卵泡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陈素琴;;隐性胎盘早剥35例诊治分析[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丽琴;周立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疗效观察[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俞信忠;许平;曾艳;吴满武;范佳鸣;钱磊;杨志浩;金晶;;536例女性单纯疱疹病毒-Ⅱ型近期感染状况分析[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春;寿胎丸加味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徐洪斌;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和影响根治性治疗后预后因素的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熊瑾;得气、心理因素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叶茂;复方金刚藤胶囊的临床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曾晶;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及产后炎症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干预作用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宋燕;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和评价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方颖妍;肝郁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人格特征及大鼠模型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孙晓玲;基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抗精子免疫模型及中药干预和免疫功能变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陈妙霞;针药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孙娟;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源;术中应用5-Fu缓释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冯秀丽;RUNX3和EZH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0年

3 姜平;新密市农村地区子宫颈癌认知现状及筛查结果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马丽红;FADD、Livin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5 张林东;PLGF、Bcl-2及FasL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小明;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代波;中药五号栓治疗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丽君;紫石英对排卵障碍大鼠模型卵巢局部FSH、LH影响的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树怡;补肾化瘀方对PCO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膜上INSR和IGFR基因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李艳丽;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L-4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9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49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