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新生儿下气道细菌病原特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23:01
本文关键词:机械通气新生儿下气道细菌病原特点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重PCR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体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1、通过对机械通气新生儿下气道分泌物分别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多重PCR)与分离培养检测,以了解机械通气新生儿下气道常见细菌病原的特点;同时比较多重PCR检测与分离培养此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以期获得快速、敏感、恰当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应用美罗培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方法 1、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到2012年12月行机械通气新生儿的下气道分泌物各2份,其中一份立即行分离培养和药敏检测。另一份-80℃冰箱保存,统一行多重PCR检测,根据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利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种常见细菌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率及分布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所有科室全院住院病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病原的药敏感情况。 2、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机械通气新生儿共106例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机械通气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及机械通气时间与新生儿VAP的发生有无相关性及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对其预防作用。 结果 1.对75份下气道分泌物性多重PCR检测方法,5种新生儿VAP常见病原体的阳性率为2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克雷白杆菌2株,大肠杆菌16株,鲍氏不动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0株;行分离培养,共培养出9株病原体,其阳性率为12%,混合感染者1例,包括表皮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白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人苍白球杆菌1例,嗜麦芽单胞菌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较常见的5种细菌的药敏情况各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9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敏感率为100%。4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达90%以上。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较高,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敏感率则较低。鲍氏不动杆菌仅对阿米卡星、舒普深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三代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达97%以上,仅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相对较高,分别为85.80%、89.90%。 2.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38.68%;其中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与新生儿VAP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P0.05)。早期应用美罗培南较应用耐酶青霉素使新生儿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X2=5.398,P=0.02)。 结论 1.多重PCR检测在下气道分泌物病原菌的确定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检测阳性率较分离培养高。 2.多重PCR检测是分离培养的有利补充,增加检测菌株对临床的价值可能更大,阶段内院内药敏结果可作为临床抗生素选择的重要依据。 3.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是VAP发生的高危因素,故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4.当高度怀疑新生儿VAP时,选用适合的抗菌药物有利于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西阁,栾斌,程秀永;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6期
2 魏莉;;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4期
3 张凤梅;;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10期
4 董力杰,王祥,周东元,李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探讨[J];小儿急救医学;2002年01期
5 邵华栋;;传统鉴定细菌学方法临床价值分析[J];中原医刊;2006年18期
6 李洁;陈愉;孙继梅;孙博;周秀珍;;尿抗原测定快速诊断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01期
7 何礼贤;陈雪华;;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构成及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应用的争议[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02期
8 邓毅;欧维琳;张华;谭媛;;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病原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6期
9 蔡兴俊;黄奕江;吴海洪;李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及临床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6期
10 常明;杨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6例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1276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761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