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婴儿痉挛症两种不同泼尼松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23:17

  本文关键词:婴儿痉挛症两种不同泼尼松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婴儿痉挛症 高度失律 泼尼松 托吡酯 疗效 安全性


【摘要】:背景与目的: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 IS)为常见癫痫性脑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一种难治性癫痫。目前国内外癫痫指南均以ACTH为首选治疗药物,但由于ACTH药源紧缺,难以获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2004年Lux及Kossoff等的临床研究发现,较大剂量的泼尼松龙(prednisolone)口服治疗IS患儿可以达到与ACTH相似疗效的,且更廉价,操作更简单、副作用更少。我院已通过改良应用泼尼松替代泼尼松龙,联合托吡酯治疗IS患儿亦取得相似效果。我们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治疗有效的患儿均在第一周就起效,治疗无效的患儿继续按原量治疗第二周还有部分有效,但有效率较低。但Lux及Kossoff等的治疗方案均对第一周无效者予以加量治疗,那么第二周加量与否是否影响IS的疗效,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拟在我院改良Lux等的治疗方案基础上,针对治疗后痉挛发作在第1周未控制的患儿,第2周加量至60mg/d与第二周不加量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比较。 方法:符合实验标准的60例I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泼尼松治疗剂量在前2周不变,40mg/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于第一周治疗后不能控制者于第二周加量至60mg/d;两组均同时添加TPM。2周时无论患儿痉挛发作是否控制均开始减量,总疗程共7或8周。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及疗程结束时进行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和痉挛发作控制情况评估,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进行Gesell发育测试,随访6月以上。 结果: 1、在治疗的第1周,实验组的痉挛发作控制率为50.00%(15/30)与对照组的46.47%(14/30)相似(2=0.067,P=0.796);对于第1周治疗无效的病例,在第2周治疗结束时实验组发作控制率为46.47%(7/15)高于对照组的31.25%(5/16)(P=0.473);高度失律缓解率46.47%(7/15)也高于对照组的25.00%(4/16)(P=0.273);疗程结束时实验组发作完全控制率60.00%(9/15)稍高于对照组的37.50%(6/16)(P=0.289),高度失律缓解率53.33%(8/15)也略高于对照组的37.50%(6/16)(P=0.479);但所有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 2、如以整组数据分析,治疗2周时,实验组IS患儿的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为73.33%(22/30)与对照组的63.33%(19/30)相似(2=0.693,P=0.405),高度失律完全缓解率70.00%(21/30)也与对照组的60.00%(18/30)相近(2=0.659,P=0.589);疗程结束时,实验组IS患儿的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为70.00%(21/30)与对照组的63.33%(19/30)相当(2=0.300,P=0.785),高度失律缓解率63.33%(19/30)也与对照组的60.00%(18/30)无明显差异(2=0.071,P=0.791)。 3、治疗2周时实验组中病程≤2月的患儿的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为85.71%(18/21)明显高于病程>2月的44.44%(4/9)(P=0.032);疗程结束时病程≤2月痉挛完全控制率分别为85.71%(18/21)也显著高于病程>2月的33.33%(3/9)(P=0.008)。对照组中病程≤2月的患儿的痉挛发作控制率为80.00%(16/20)显著高于病程>2月的30.00%(3/10)(P=0.015),疗程结束时病程≤2月的痉挛完全控制率为75.00%(15/20)也明显高于病程>2月的40.00%(4/10)(P=0.108)。 4、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3%(25/30)和80.00%(2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1,P=0.739),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均以库欣反应与食欲增加为最常见。但是无一例患儿因不良反应退组;截止病例总结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IS患儿总复发率分别为37.50%(9/24)和40.00%(8/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3,P=0.954)。 5、治疗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EEG高度失律缓解与痉挛发作控制间相关性均不明显(r实=0.099,P=0.666;r对=0.376,P=0.063);疗程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EEG高度失律缓解与痉挛控制间呈正相关性(r实=0.408,P=0.042、r对=0.649,P=0.001)。 结论: 1、治疗1周痉挛发作未控制的IS患儿,实验组的发作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提示实验组治疗方案可能优于对照组。 2、两组中病程≤2月的IS患儿的疗效皆高于病程>2月者,提示IS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3、脑电图虽然随着发作的控制而相应得到改善,但存在一定的延迟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庭,崔萍,王文安;托吡酯添加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年05期

2 余巍;翟琼香;廖建湘;陈彦;;婴儿痉挛症经促皮质素治疗后的痉挛发作与脑电图改变相关性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艾戎;秦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顽固性癫痫的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杨少青;廖卫平;潘英;王延平;易咏红;黎冰梅;何小诗;邓宇虹;刘晓蓉;方敏华;;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v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06期

5 廖建湘;;婴儿痉挛症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24期

6 吴冰洁;兴奋性氨基酸、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与癫痫[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3期

7 陈莹;张月华;;婴儿痉挛症的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年01期

8 潘英,廖卫平,杨少青,何小诗,蒲蜀湘,黎冰梅,陆雪芬;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3期

9 孙道开,王艺,陈天兰,邱鹏玲,周水珍,金佩娟;托吡酯治疗小儿癫vN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06期

10 陈国利,张月华,秦炯,陈小荣,刘晓燕,包新华,姜玉武,吴晔,王爽,吴希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年07期



本文编号:1276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76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