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149例川崎病回顾性分析及AngⅡ、8-ISO-PGF2a、ox-LDL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12 01:22

  本文关键词:149例川崎病回顾性分析及AngⅡ、8-ISO-PGF2a、ox-LDL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和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 冠脉损伤 危险因素 治疗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 血管紧张素2 8异构前列腺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摘要】:第一部分149例川崎病回顾性分析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与典型川崎病(Typical Kawasaki Disease)临床指标的差异,为进一步早期诊断川崎病提供诊断依据;探讨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以及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川崎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心脏彩超下有无冠脉损伤分为冠脉损伤组和无冠脉损伤组;按照IVIG首次应用48h后有无体温大于38℃或2~7天后有无再次发热,分为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按照川崎病特征性临床表现出现的数量,分为典川崎病组和不完全川崎病组。对各组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9川崎病患儿中,男98例,女51例,男女比1.92:1;年龄分布于2个月~11岁,中位年龄2岁3个月,幼儿期(1~3岁)患儿所占比例最高(53.69%);3-5月春季发病44例,所占构成比最大(29.53%)。2.典型KD患儿112例(75.17%):男72例,女40例,男女比为1.80:1;年龄分布于5个月至5岁,中位年龄36个月。IKD患儿37例(24.83%):男26例,女11例,男女比为2.36:1;年龄分布于2个月至11岁,中位年龄24个月。两组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p值均大于0.05)。病程中持续发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起病至确诊时间长短上差异显著(z=2.508,p=0.012),IKD确诊所需时间更长。除颈淋巴结肿大以外,其他川崎病特征表现出现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典型川崎病组均大于不完全川崎病组。不完全川崎病组WBC15×109/L的发生率高于典型川崎病病组,降钙素原(PCT)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典型K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心包积液、胸片下肺部炎性改变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冠脉损伤的发生率在不完全川崎病组中更高,差异显著(p0.05)。3.冠脉损伤组44例(29.53%):男31例,女13例,男女比为2.38:1;年龄分布于4个月至11岁,中位年龄24个月。无冠脉损伤组105例(70.47%):男67例,女38例,男女比1.76:1;年龄分布于2个月至7岁,中位年龄35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发病季节、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持续发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8,p=0.205)。但伴冠脉损伤组中发热10天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无冠脉损伤组,且两组在使用IVIG前发热时间长短上,伴冠脉损伤(CAL,Coronary artery lesions)组更长,差异显著(p0.05)。除手足硬肿在冠脉损伤组中出现率低于无冠脉损伤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川崎病特征表现出现率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LT计数明显增、FIB浓度增加、心电图异常、心包积液是川崎病伴发冠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4.按应用大剂量IVIG后的效果,将149例KD分成IVIG无反应川崎病14例(9.40%),IVIG敏感组患儿135例(90.60%)。两组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患儿起病至使用丙球的时间较敏感组短(z=2.226,p0.03)。川崎病临床特征中除手足硬肿在无反应组中出现率较敏感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表现出现率差异在两组间均不显著(p0.05)。两组间临床表现不完全的出现率和冠脉损伤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发病后较早应用IVIG和ALB降低为川崎病IVIG治疗不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川崎病多发生于幼儿期(1~3岁),3~5月春季高发,男性多于女性。不完全川崎病各项临床表现出现率均普遍低于典型川崎病,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且更容易伴发冠脉损伤。川崎病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普遍可应用于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参考,且尤其是WBC15×109/L。PLT计数明显增、FIB浓度增加、心电图异常、心包积液是川崎病伴发冠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后较早应用IVIG和ALB降低为川崎病IVIG治疗不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AngⅡ、8-ISO-PGF2a、ox-LDL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和意义目的:了解急性期AngⅡ、8-ISO-PGF2a、ox-LDL在KD患儿体内的表达情况;探讨川崎病急性期氧化应激状态以及Ang II-NADPH氧化酶-ROS途径与其氧化应激的关系;探讨IVIG对川崎病氧化应激状态及其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典型KD患儿30人以及正常儿童20人为实验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检测KD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浆中AngⅡ、8-ISO-PGF2a、ox-LDL的浓度水平,应用EXCEL和SPSS13.0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1.KD急性期AngⅡ、8-ISO-PGF2a、ox-LDL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AngⅡ水平与8-ISO-PGF2a水平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482,p=0.007;AngⅡ与ox-LDL无相关性。3.大剂量IVIG治疗后AngⅡ浓度低于治疗前,且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IVIG治疗后8-ISO-PGF2a水平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正常儿童;IVIG治疗前后ox-LDL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且AngⅡ-NADPH氧化酶-ROS氧化应激途径在川崎病急性期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氧化应激及其产物ox-LDL可能与川崎病血管炎有密切关系,IVIG可以缓解川崎病急性期氧化应激状,其可能与抑制AngⅡ-NADPH氧化酶-ROS氧化应激途径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川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瑗;周玫;;氧化应激-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10期

2 谢利剑;徐萌;黄敏;陈秀玉;李锦康;华仰德;;547例川崎病临床分析及伴冠脉病变高危因素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5期

3 阳明玉;秦静庭;杨方源;王昕;何永玲;;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状态与川崎病并发症的关系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09期

4 杨国俊;汪国生;李向培;;氧化应激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产生及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2年09期

5 刘东海,王秀英,许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的相关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6 罗泽民;樊映红;刘德松;;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09期

7 沈s,

本文编号:128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8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d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