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气未充”出发探讨小儿遗尿的发育迟缓机制
本文关键词:从“肾气未充”出发探讨小儿遗尿的发育迟缓机制 出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有其优势。对小儿遗尿病理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发扬这一优势。 中医对小儿遗尿病机的认识,主要是“肾气未充”。肾气未充,因而小儿遗尿虚寒证表现突出,古今认识基本一致。中医认为,发育的过程就是肾气逐渐充盈的过程,所以,“肾气未充”即“肾气充盈迟缓”,表现为发育迟缓。 现代医学有关小儿遗尿病理机制的探索,仍在不断拓展中,近年研究尤为活跃。探讨现代医学有关小儿遗尿病理的认识与发育迟缓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发扬中医对小儿遗尿的病机认识。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医学对小儿遗尿的病理认识与发育迟缓的关系。 1很高的自愈率,以及自愈率随年龄增长而稳步增高,提示小儿遗尿的主要病理是机体发育迟缓 1.1小儿遗尿有很高的自愈率,且自愈率随年龄增长而稳步增高 1.2很高的自愈率,以及自愈率随年龄增长而稳步增高,提示小儿遗尿的主要病理是机体发育迟缓 正常儿童5周岁以前可有夜间遗尿,5周岁后消失,包括不易被诱发重新遗尿。与正常儿童比较,绝大多数小儿遗尿患者仅表现为夜间遗尿的消失时间延后,包括5周岁后易被诱发重新遗尿。所以,绝大多数小儿遗尿患者的病理是发育迟缓。 2小儿遗尿时,以大脑皮层抑制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为发育迟缓 2.1小儿遗尿时,大脑皮层抑制改变的直接论述 2.2小儿遗尿时,大脑皮层抑制改变的症状表现——深睡 深睡是大脑皮层抑制的典型表现,也是小儿遗尿的主要症状:①小儿遗尿患者多见睡眠明显加深。②小儿遗尿患者的睡眠深度与遗尿程度正相关,与疗效负相关。③所以,有的小儿遗尿诊断标准将深睡列入诊断依据。④所以,不少小儿遗尿诊断需要评价睡眠深度。⑤所以,甚至有将睡眠深度与遗尿程度或疗效整合成一个标准。⑥部分小儿遗尿诱因的内在机制是加深睡眠(睡在过软和过暖的床上。日间活动量大或劳累。精神紧张)。⑦遗尿症主要见于小儿也是因为小儿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占优势,睡眠深。⑧遗尿主要发生于睡眠周期的深睡阶段。⑨睡眠愈深,夜间尿比重愈低。⑩睡眠愈深,肾阳不足愈甚。 2.3小儿遗尿时,大脑皮层抑制改变的脑电表现——慢波活动增强 频率低的脑电波(慢波)相关于较低层次的中枢。小儿遗尿患者慢波活动增强。 2.4小儿遗尿时,诱发电位试验表现为神经中枢、特别是高级神经中枢传导速度减慢 2.5小儿遗尿时,以大脑皮层抑制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为发育迟缓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从低级到高级、大脑皮层从抑制到兴奋的过程。所以,小儿遗尿时,大脑皮层抑制改变突出,诱发电位试验表现为神经中枢、特别是高级神经中枢传导速度减慢,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3小儿遗尿时,隐性脊柱裂改变为发育迟缓 3.1小儿遗尿患者隐性脊柱裂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3.2小儿遗尿时,隐性脊柱裂改变为发育迟缓 4小儿遗尿时,抗利尿激素失去夜间分泌高峰为发育迟缓 4.1小儿遗尿时,抗利尿激素失去夜间分泌高峰 (1)小儿遗尿时,抗利尿激素失去夜间分泌高峰。 (2)部分小儿遗尿诱因的内在机制是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寒冷、听水声)。 4.2小儿遗尿时,抗利尿激素失去夜间分泌高峰为发育迟缓 大脑皮层和交感神经是机体发育上高层次功能的代表。当大脑皮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应激)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所以,小儿遗尿时,抗利尿激素失去夜间分泌高峰为发育迟缓。 5小儿遗尿时,以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为代表的尿动力学改变为发育迟缓 5.1小儿遗尿时,尿动力学发生以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为代表的改变。 5.2小儿遗尿时,以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为代表的尿动力学改变为发育迟缓。 以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为代表的尿动力学异常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步缓解。所以,小儿遗尿时的尿动力学改变为发育迟缓。 6对伴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多数研究和观点不支持遗尿由隐性脊柱裂造成 6.1对伴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部分研究和观点支持遗尿由隐性脊柱裂造成 6.2对伴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多数研究和观点不支持遗尿由隐性脊柱裂造成:①伴与不伴隐性脊柱裂与遗尿有无、遗尿程度相关性不强。②非手术疗法对伴隐性脊柱裂的小儿遗尿也有较好疗效。③手术纠正隐性脊柱裂相关病理,对小儿遗尿却疗效不佳。④不支持遗尿由隐性脊柱裂造成的直接论述。 6.3综合以上资料,可以认为: (1)伴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部分患儿遗尿确由隐性脊柱裂造成,但对大多数患儿来说,遗尿的发生与隐性脊柱裂无明显关系。 (2)即使遗尿不由隐性脊柱裂造成,伴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与不伴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比较,遗尿程度可以较重、非手术疗法的疗效可以略差。这是因为遗尿的主要病理是机体整体发育迟缓,而伴隐性脊柱裂者与不伴者比较,显然发育更为迟缓一些 7结论 7.1在现代医学有关小儿遗尿病理的认识与发育迟缓的关系上,综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由于 (1)很高的白愈率,以及自愈率随年龄增长而稳步增高,提示小儿遗尿的主要病理是机体发育迟缓。 (2)小儿遗尿时,以大脑皮层抑制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为发育迟缓。 (3)小儿遗尿时,隐性脊柱裂改变为发育迟缓。 (4)小儿遗尿时,抗利尿激素失去夜间分泌高峰为发育迟缓。 (5)小儿遗尿时,以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为代表的尿动力学改变为发育迟缓。 (6)小儿遗尿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和隐性脊柱裂反映的发育迟缓为机体整体发育迟缓。 (7)对伴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多数研究和观点不支持遗尿由隐性脊柱裂造成。 所以,小儿遗尿的主要病理是机体整体发育迟缓。而不是因于机体某个或部分功能的改变。 7.2结论 (1)这一结果说明,从现代医学有关小儿遗尿病理认识的角度看,中医对小儿遗尿主要病机的“肾气未充”认识,是正确的。 (2)结合现代医学有关小儿遗尿的病理认识,能更好地理解、把握中医有关小儿遗尿的“肾气未充”病机。 7.3创新点和意义 (1)系统结合现代医学有关小儿遗尿的病理认识,探讨中医对小儿遗尿的病机认识。 (2)系统探讨现代医学有关小儿遗尿病理的认识与发育迟缓的关系。 (3)有助于在现代医学病理认识的背景下,把握中医对小儿遗尿的正确诊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仁和;遗尿与尿失禁的辨治[J];北京中医;1991年02期
2 刘亚兰,朱松杰;126例原发性遗尿症中的器质性病变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年02期
3 刘亚兰;文飞球;孙枫;;1500例遗尿症的功能性膀胱容量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2期
4 田玉红;程环;;遗尿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5期
5 刘芳;麻宏伟;戴晓梅;田小博;王丽波;马健;;原发性遗尿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5期
6 宋波,金锡御,张煦炜,熊恩庆,付成敏;儿童遗尿和尿失禁尿动力学临床意义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7 翁晖亮;合并隐性脊柱裂与不合并隐性脊柱裂的夜间遗尿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8年03期
8 裘华兴,朱学佩,张建英,蒋宁;小儿遗尿症与隐性脊柱裂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3期
9 王惠梅,陆素琴;功能性遗尿儿童临床特征及其心理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5期
10 张枫;刘毅梅;;原发性遗尿症儿童208例治疗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麟亚;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骶神经传导功能研究及阴部神经低频电刺激术疗效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豪;益脑补肾推拿法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珊珊;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的中医证候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亚兰;原发性遗尿症与血浆ADH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杨合英;小儿遗尿的流行病学和尿流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陈进军;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尿动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许楷斯;升气壮阳法治疗原发性小儿遗尿症疗效及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郑立宁;口吃和遗尿幼儿心身发展和相关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8 曹永胜;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尿动力学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9 洪婉玲;补肾方治疗小儿遗尿症脾肾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10 唐芳政;重型遗尿症药物联合治疗后随访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1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33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