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HPA轴活性及脑MRI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 儿童期忽略 抑郁症 HPA轴 MRI 出处:《中南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为了探讨其发病机理,不同学者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类别抑郁症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并且其治疗手段、疗效、预后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抑郁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深入理解不同类型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对于指导治疗,有效干预,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期创伤被认为是抑郁症的易感因素之一,西方有研究支持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可能为抑郁症的一种功能亚型,以心理治疗为主的疗法效果较好。因此,我们的研究从伴与不伴儿童期创伤对抑郁症进行分类,探讨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儿童期创伤有很多类型,其中儿童期忽略被认为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期创伤形式,本研究中,我们假设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功能亚型,有着特异性的生物学改变。目前国外对该亚型的研究较少,国内尚未见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伴儿童期忽略抑郁症是否存在独特的脑影像、HPA轴活性及相关心理学方面改变,为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作为抑郁症一种功能亚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0年9月--2012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随机入组抑郁症病人115例,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CTQ)结合与家属面对面访谈,评估抑郁症病人儿童期创伤情况。根据CTQ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划界分(以情绪虐待≥13分,情绪忽略≥15分,性虐待≥8分,躯体虐待≥10分,躯体忽略≥10分表示存在该类型儿童期创伤),了解抑郁症病人中各类型儿童期创伤的分布情况,重点探讨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生物学特征。同时,我们在当地社区随机入组10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了解正常人中儿童期创伤的发生情况。儿童忽略包括儿童情绪忽略及或躯体忽略,以情绪忽略分≥15、躯体忽略分≥10或二者总分≥20为界,排除抑郁伴焦虑的病人(HAMA7)、抑郁伴PTSD的病人,排除磁共振数据质量差的病例,我们最后入组伴儿童期忽略抑郁症19例、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患者21例(CTQ任何分量表得分均低于8)、不伴儿童期创伤正常对照组20例、伴儿童期忽略正常人11例,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等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评估被试的抑郁、焦虑程度、功能失调性认知及社会支持情况,了解伴儿童忽略抑郁症临床及相关心理学特点。 采用磁共振(MRI)进行三维3D结构、DTI、1H-MRS扫描。探讨伴儿童期忽略抑郁症相关脑影像学的特点。 采用唾液皮质醇醒觉反应(Cortisol Awaking Response, CAR)作为检测HPA轴活性的方法,HPA轴功能活性定义为醒后30分钟唾液皮质醇浓度与醒时的浓度差,探讨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HPA轴功能活性特点。 结果: 1.一般临床学资料 115例抑郁症病人中,发现各类型儿童期创伤:躯体忽略40人(34.8%),情绪忽略31人(30%)儿童情绪虐待11人(9.6%),躯体虐待10人(8.7%),性虐待11人(9.6%)。103例正常对照中儿童情绪虐待3人(2.9%),躯体虐待6人(5.8%),性虐待0人(0%),躯体忽略9人(8.7%),情绪忽略12人(11.7%)。 不伴儿童期创伤正常组比伴儿童期忽略抑郁症组(p=0.000)、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组(p=0.000)及伴儿童期忽略正常组(p=0.000)功能失调性态度分显著低;伴儿童期忽略抑郁症组比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组(p=0.000)及伴儿童期忽略正常组功能失调性态度分(p=0.006)显著要高;不伴儿童期忽略正常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两抑郁症组(p=0.003,p=0.000),主观支持方面两抑郁症组均比不伴儿童期创伤正常组低(p=0.002);客观支持方面,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组比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病人分高(p=0.025);忽略总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分正相关(r=0.599,p=0.000);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与HAMD抑郁分之间呈负相关。 2.脑影像研究 对入组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19例、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21例、不伴儿童期创伤正常对照组20例、伴儿童期忽略的正常组11例进行磁共振多模态扫描,各组之间比较发现: (1)3D 与对照组相比,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表现双侧顶下叶[43-3224][-42-4225]白质密度显著降低,并且白质密度与CTQ忽略总分、HAMD及DAS分呈负相关。而不伴儿童期创伤的抑郁症患者则表现为双侧皮下核外白质[27-1516][-27324]密度降低,并且白质密度仅仅与HAMD抑郁分负相关,与CTQ及DAS分无显著相关。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与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相比表现双侧皮下核外[-25-1718][27-1320]及右脑干中脑[9-34-13]白质密度高。 (2)DTI 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左脑从上到下,依次表现内侧前额叶,顶下回,皮下核外,岛叶,边缘叶旁海马,脑干中脑等脑区白质FA高于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组白质与不伴儿童期创伤正常组相比表现右侧皮下核外白质FA值降低。 (3)HPA轴活性 HPA轴活性方面,伴儿童期忽略抑郁症比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组HPA轴活性显著增高(p=0.000);伴儿童期忽略正常组HPA轴活性明显高于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组(p=0.006);而在觉醒时点,仅两正常组之间差异不明显,其他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忽略总分与HPA轴功能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33)。 (4)质子波谱(1H-MRS)研究 伴儿童期忽略抑郁症组与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组比较,NAA/Cr降低更显著(左p0.005,右p0.01)。 (5)HPA轴活性与质子波谱(1H-MRS)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将抑郁症分成高、低HPA活性组,并进行比较发现:高HPA活性组表现右侧Cho/Cr比低HPA轴活性组增高更显著(p0.01);高HPA活性组左侧NAA/Cr降低比低HPA活性组更显著(p0.05)。 结论: 1.我们发现抑郁症病人儿童期创伤发生率比正常组高,各创伤类型中以躯体忽略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情绪忽略,发生率最低的是性虐待。 2、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存在显著增高的功能失调性认知,这种认知是特征性的,而非症状依赖的; 3、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白质密度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皮层顶下叶认知控制执行系统,而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密度降低部位位于皮层下皮下核外情感加工的脑区; 4、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左侧情感环路相关脑区白质整合水平与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存在显著差异; 5、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HPA轴功能活性水平较不伴儿童期创伤抑郁症高,与儿童忽略呈正相关,而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无关; 6、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双侧前扣带NAA/Cr水平降低更显著,提示该脑区神经元损害更严重; 7、HPA轴活性高的抑郁症,左侧NAA/Cr降低更显著,右侧Cho/Cr升高更显著,提示高HPA轴活性与双侧前扣带回的功能损害有关;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存在显著增高的功能失调性认知、高HPA轴活性及相关脑影像学改变,支持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功能亚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9.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红军;李凌江;;伴早期创伤抑郁症——抑郁症的一种功能亚型[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年02期
2 O.B.Awojoyogbe;O.M.Dada;;基于布洛克磁共振流动方程和贝塞尔函数的磁共振成像序列数学设计(英文)[J];磁共振成像;2013年05期
3 朱玉英;熊佩黎;纪荣静;王海涛;;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改变的形态学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4 王君玲;朱旭阳;郭文明;;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额叶网络异质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1期
5 周小江;胡园;刘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1年12期
6 ;Meta-analysis of brain activation in depressive patients with emotional perception disorder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31期
7 Yinxu Wang;Xiaoming Wang;Sha Ke;Juan Tan;Litian Hu;Yaodan Zhang;Wenjuan Cui;;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imulation prevents chronic epileptic seizur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27期
8 丁岩;章杰;杨平;刘慧敏;吴仁华;;生命早期应激对成年期子代雄鼠抑郁样性行为的影响[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Cuiping Mao;Longxiao Wei;Qiuli Zhang;Xia Liao;Xiaoli Yang;Ming Zhang;;Differenc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patients with distinct sites of chronic pain:A voxel-based morphometric analysi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32期
10 戴巍;李卫东;卢峻;图娅;;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JN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雪玲;首发未服药青年重性抑郁症脑网络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钟明天;抑郁认知易感者负性情绪信息加工的杏仁核激活及脑功能连接特征[D];中南大学;2011年
3 党永辉;腹外侧眶皮层参与抗伤害感受与情绪调节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4 仇祝平;屈光参差性弱视对运动光栅识别能力损伤机制及正常视觉系统对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识别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喻大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方继良;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及其机理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8 胡少华;男性同性恋大脑结构和静息态脑功能的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娜;慢性应激老年抑郁大鼠海马血管新生的变化机制及文拉法辛的干预作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田原;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全脑灰质形态学研究、危险因素及生命质量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晓霞;4-9年级学生的教师言语冷暴力承受力对其人格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0年
2 高文颖;功能磁共振的脑模式分析方法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方鹏;弥散张量成像的脑连接模式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修阳晖;正常与单眼视觉剥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网膜GAP-43 mRNA的表达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5 韩文娟;兴奋后抑制现象的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小江;基于RNAi沉默BDNF基因研究抑郁症及开心散的作用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7 赖昀;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脑白质纤维追踪算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金连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应激敏感模型初探[D];山东大学;2013年
9 卢妍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皮质醇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齐铭铭;心理性应激的时间加工进程[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5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46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