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极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和结局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3 02:41

  本文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预后 早产儿 出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极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分布,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及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出生,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500 g的111例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72 h后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儿所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极早产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结果极早产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占54%,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其次为真菌(41%),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及碳青霉烯类均有较高耐药性,对喹诺酮类具有较高敏感性;真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较低,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敏感性。早发败血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间、激素暴露、肠外营养时间为极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早产儿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于未感染组(P0.05)。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P0.001)。结论极早产儿医院内感染受多重因素影响,增加其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结合药物敏感分析,采取合理防治措施,改善极早产儿的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athogenic distribu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 in our hospital,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and the risk of adverse outcome. The clinical data of 111 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 aged 32 weeks and weighing 1500 g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ed group and non-infected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nosocomial infection occurred after being hospitalized for more than 72 hours.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their drug sensitivity were analyzed in the infective group.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very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e risk of adverse outcome. Results Gram-negative wa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very premature infants. Bacteri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the most common.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showed that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尾 -lactams and carbapenes, and highly sensitive to quinolones. Fungi had low sensitivity to itraconazole, high sensitivity to 5-fluorocytosine and amphotericin B. early septicemi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time, hormone exposure. The time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was the risk factor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very premature infants (P 0.05N). The risk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the infec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infected group (P 0.05). In the infection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prolonged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was increased (P 0.001). Conclusion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very premature infants, we should combine with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take reasonabl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very premature infants.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分类号】:R722.6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极早产儿的出生数量呈上升趋准(试行)》[5]作为早产儿病房新生儿医院内感势。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发展,极染的诊断依据:(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由于极早产儿的48 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器官功能发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菊敏;鲁芹;亓立红;李艳玲;平玲;苏文凤;;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10期

2 迟春昕;谢巧庆;林俊;;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5期

3 姜娜;汪盈;王琦;李海静;麦菁芸;林振浪;;超早产儿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4年02期

4 杨玲蓉;彭珉娟;李桦;庞毅;;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年02期

5 曹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防治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06期

6 花少栋;吴志新;黄捷婷;封志纯;;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10期

7 麦菁芸;董琳;林振浪;陈尚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年12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11期

9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10 徐豆豆;王杨;藏建业;吴叶娟;金珍珍;陈琪;;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2010年至2012年单中心报告[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双;谢东可;何娜;董文斌;雷小平;;极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和结局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年08期

2 李妍;杨宁;洪炜;王晗;;乙型肝炎相关肝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的实验室指标变化特点研究[J];肝脏;2017年07期

3 张小兵;唐世龙;卢强;张万宇;;肺炎克雷伯菌所致外科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7年04期

4 陈永明;董建国;;胸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浅深度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13期

5 谢朝云;熊芸;孙静;胡阳;;新生儿重症细菌性肺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年07期

6 张云霞;钱婷婷;张国英;;早产儿院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年13期

7 向丽佳;郑兰;乔甫;潘杰;;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不同切口类型、不同危险指数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率研究[J];重庆医学;2017年19期

8 常锦秀;;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预防控制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年07期

9 常青;;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年07期

10 程海霞;吴松梅;周中华;樊立波;陈睿;;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花少栋;吴志新;黄捷婷;封志纯;;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10期

2 张彤;陈桂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16期

3 周蓉;朱卫民;;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年01期

4 麦菁芸;董琳;林振浪;陈尚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年12期

5 钟劲;陈炫炜;何少茹;庄建;余宇晖;孙云霞;梁穗新;农绍汉;;小婴儿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与季节关系的研究[J];广东医学;2011年13期

6 李晖;钟巧;高晓玲;王晨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因素分析与感染暴发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03期

7 张小兰;朱小瑜;梅家平;杨勇;连朝辉;杨传忠;石玉萍;徐月玲;熊小云;;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的控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年01期

8 李秋平;高昕;黄捷婷;李灵先;齐海莲;石慧;叶翠;封志纯;;PNICU内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06期

9 黄瑞玉;穆小萍;张德纯;杨杰;邓文喻;;新生儿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的5年监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董青艺;陈平洋;谢宗德;贺晓日;李雯;赵子艳;;新生儿真菌败血症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英;浅谈护理在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2 吕平,张凌云;医院内感染控制的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2001年02期

3 李锦萍,周霞;医院内感染的分析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胡禧隆,宋晓灵,侯丽,卢修福;医院内感染的监测结果与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1年01期

5 李桂兰;如何教好“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章[J];卫生职业教育;2002年12期

6 叶茂林;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医院内感染[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2期

7 汪勇;刘承飞;刘力克;;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12期

8 宋晓平;;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9 徐能义;张美英;马淑一;李香兰;攀岩;;医院内感染与原发疾病关系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23期

10 马玉林;金鑫;李桂春;;292例医院内感染分析及预防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堰平;刘玉珍;;浅析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文安娟;;临床护理在医院内感染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A];河南省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3 张颖;;基层医院预防医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李大岩;潘维平;;医院内感染及防治[A];吉林省预防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5 曹霞;;护士长在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中的作用[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朱静鸿;韩卫红;马继勇;白雪梅;;关于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内感染主要原因的探讨意见[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李姣华;;医院内感染管理[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马江艳;;医院内感染[A];河南省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9 顾传璧;;手术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10 陈丽;许进升;;医院内感染159例抗生素应用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杨六香;预防医院内感染 须医患共同努力[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项铮;医院内感染每年造成25亿元损失[N];科技日报;2002年

3 卫 燕 戚宜晶;恶性肿瘤患者为何易发生医院内感染[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麦迪信;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率[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本报驻英国记者 何屹;英国卫生系统怎么了[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要莉莉;重症医学科医院内感染病原学现状调查及耐药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曹沛沛;大连市某医院2011~2013年度医院内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3 陈小凤;MRSA的医院内感染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486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486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