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对学龄期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7 04:28

  本文选题:抗癫痫药物 切入点:骨密度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 癫痫(EP)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由大脑神经元反复发作性异常放电引起,发病率仅次于脑卒中。其中半数以上的癫痫起源于儿童时期。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癫痫反复发作引起的缺氧损害,造成了脑细胞的损伤,极大影响了癫痫患儿的生长发育。目前,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口服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上世纪60年代末,国外的学者发现口服传统AEDS的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未服药患儿,其它骨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病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新型AEDS问世,人们对癫痫治疗更加倾向于单药治疗。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的问世,人们不仅仅关注控制癫痫发作,降低癫痫的发作频次,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保证癫痫患儿获得良好生活质量和最佳发育状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长期口服AEDS的过程中,有研究发现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等传统的AEDS可以降低BMD和骨代谢;丙戊酸具有同样的负面作用;新型AEDS对骨代谢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关于托吡酯及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报道很少。 本文通过研究新型抗癫痫药物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对学龄期癫痫患儿服药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口服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医院第二医院小儿内科神经专业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初诊的6-14岁癫痫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8例。其中随机抽取30例(男16例,女14例)用于单药TPM治疗,其余30例给予LEV单药治疗。我院儿科门诊选取未服药的健康儿童30例做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癫痫诊断参照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在癫痫分类中原发性癫痫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的选入符合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即符合年龄6~14岁;有正常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方式、健康的起居活动;每月发作2次以上,发病病程2周以上癫痫;24h脑电图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可见尖波、棘波、尖棘波、棘慢波等波形。同时除外患神经精神疾病患儿;生活地区及生活水平相差较大者;患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疾病、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佝偻病、严重肝肾疾患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性激素类及治疗剂量维生素D及钙剂等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对符合实验条件的60例实验组癫痫患儿,入选前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分别口服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托吡酯的起始剂量为1mg/kg·d分两次,1周后逐渐加量,每次加量1mg/kg,分两次口服,一般治疗剂量为3~5mg/kg·d,均量为4mg/kg·d,分两次口服。左乙拉西坦的治疗起始量10mg/kg·d,每日分2次口服,每7天增加10mg/kg·d,一般治疗量为40mg/kg·d,每日分2次口服.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检测各实验参数Ca、P、iPTH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的癫痫患儿骨代谢是否有影响。 结果 1癫痫患儿开始治疗前实验组(TPM组和LEV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血钙、血磷及iPTH等骨代谢指标无显著的差异,P0.05。 2TPM单药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血Ca明显降低(2.48±0.172.36±0.142.36±0.132.35±0.1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P、iPTH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各组间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3LEV组单药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血Ca、P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LEV口服后3个月、6个月、9个月iPTH与治疗前相比升高(59.00±10.31,63.55±5.93,62.05±7.54vs40.80±15.40),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个组间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托吡酯可引起血钙的降低,对血磷、iPTH的影响不明显,可以间接影响癫痫患儿的骨代谢。建议长期服用TPM期间,定期监测血钙变化,及早服用钙剂及维生素D。 左乙拉西坦对血钙、血磷、iPTH影响不明显,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短期影响不明显。长期用药仍建议监测骨代谢指标,及时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2.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勇;陈胜利;刘靓;冯薇;;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对新诊癫痫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骨代谢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18期



本文编号:1623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623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