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上海市龙华社区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策略探索

发布时间:2018-04-13 01:07

  本文选题:社区 + 母乳喂养 ; 参考:《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 母乳是婴儿最佳营养品和免疫剂,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最安全和最好的方法。近年来,母乳喂养率呈现下降趋势,全国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或几乎纯母乳喂养率从2002年的72%下降到了2006年的65%,2006年我国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9%,2008年仅为28%。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地区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15.8%,显著低于农村地区。 母乳喂养的持续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项在中国五城市(广州、上海、重庆、西安和长春)展开的大样本调查发现任何方式的母乳喂养率在出生时、4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为94.6%、61.0%、50.1%、5.3%和0.4%。 根据以往的资料,我社区2007-2008年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不高,徘徊在25%-30%之间,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则更低,据统计在2008年仅为17%;在儿保门诊病史的问询中发现:一些不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和不当的喂养行为在年轻父母或看护者中广泛存在:例如喂养频率过高或过低,水果供给的品种过于单一,不给幼儿自己学吃饭的机会,经常使用食物作为奖励,缺乏在喂养中情感交流的技巧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手机和因特网几乎走进了每个家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对孕妇和新一代父母也不例外,手机和因特网作为一种重要的平台,为人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沟通的机会。目前,使用手机和因特网作为干预工具的研究领域甚广,涉及戒烟、促进健康性行为、改善膳食行为、增进体力活动,减肥、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等领域[5,6,7,8],一项研究囊括了25个使用手机通话或短信进行干预的项目,发现利用手机实施干预,可以获得较高的参与率[9]。时代的变迁提示研究者们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革新,探索新的、有效的干预方法促进婴儿母乳喂养。 研究目的 通过了解母乳喂养现存问题和接受社区干预的意愿,探索促进婴儿母乳喂养的社区干预策略。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定量研究研究对象:本社区自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2011年7—8月产后访视的所有妇女共253名。 研究内容:新生儿喂养方式的现状;产后妇女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施母乳喂养的态度和信心:家庭支持BF现状;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原因;手机和因特网的使用情况;接受使用手机和因特网进行干预的意愿、可接受的频率和可行的时间段。 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在经过专门培训的社区医生进行产后第二次上门访视(产后20天左右)时进行,全部问卷均由产后妇女知情同意后按实际情况自己填写。2.定性研究 研究对象:1岁以内婴儿的母亲10名(其中3名为人工喂养者)、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方3名。研究内容:母乳喂养者母乳喂养的促成因素、非母乳喂养者母乳喂养的障碍因素、卫生服务提供方在提供保健时可以改进的空间、利用手机短信和因特网进行母乳喂养行为干预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数据收集:对1岁以内婴儿的母亲、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方(包括妇保医生、儿保医生、产后访视医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母乳喂养的促成因素、障碍因素、卫生服务提供方可以改进的空间、社区利用手机和因特网进行持续母乳喂养、正确母乳喂养行为干预的可接受的形式。 研究结果 1、本社区自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7-8月产后访视的所有253例产后妇女中纯母乳喂养率为41.9%,部分母乳喂养方式的占51.8%,人工喂养方式的占6.3%。 2、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整体水平偏低,母乳喂养知识低分组占53.4%,母乳喂养知识高分组占46.6%,且影响喂养知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产后妇女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丈夫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月经济收入、分娩医院、孕期是否接受母乳喂养知识传授7个因素是母乳喂养知识的相关因素,且这7个因素与母乳喂养知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即产后妇女及其父亲的文化程度、职业层次越高,其母乳喂养知识水平越高,家庭月经济收入越高,母亲的喂养知识水平也就越高,分娩医院是爱婴医院、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传授的母亲,其喂养知识水平高。 3、影响母乳喂养行为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个人因素中计划哺乳时间和哺乳信心,家庭因素中家人对母乳喂养态度,工作因素中产妇职业和产后上班打算,社会因素中分娩方式和产后开奶时间是母乳喂养行为的相关因素,且计划哺乳时间、哺乳信心、家人对母乳喂养态度、产假时间长短、产后早开奶与母乳喂养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准备哺乳时间越长、对哺乳有信心、家人对母乳喂养持支持态度、产假时间越长、产后开奶时间越早的母亲,其纯母乳喂养率就越高。而产妇职业、剖宫产与母乳喂养行为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有职业且职业时间不自由及剖宫产的母亲,其纯母乳率就越低。 4、定性研究结果提示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及时开奶、坚持和信念是促成母亲母乳喂养的因素,而奶水不足、缺乏自信、家人不支持、剖宫产、没有及时开奶、工作原因和母亲的错误认知是母乳喂养的障碍因素。5、利用手机短信干预的可及性可接受性分析表明,253例产后妇女中怀孕时经常 使用电脑上网者占67.2%,出月子后会使用电脑上网者占64.8%,认为可以接受因特网实时交流获取喂养知识者占64.8%,怀孕后使用手机接收短信者占96.0%,产后使用手机接收短信者占96.0%,认为可以接受手机短信获取喂养知识者占93.7%,且不同时期使用因特网和手机短信接收信息的适宜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下午15:00-18:00、中午11:30-13:30和上午8:00-11:30这三个时间段上,,适宜的频率主要集中在1次/天和1次/周上。定性访谈结果提示绝大多数妈妈认为利用手机短信和因特网进行喂养干预可以接受。从卫生服务提供方处发现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可以创造这样一个平台进行喂养干预。 结论与建议 1、本社区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1.9%,离国内文献报道的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90.5%相差甚远,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达到85%的目标也相差甚远。故社区母乳喂养促进是一项需要持续加强的工作。 2、本研究提示社区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影响。其中个人因素有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奶水不足缺乏哺乳信心,计划哺乳时间短;家庭因素有家人对母乳喂养持不支持态度;工作因素有产后上班喂奶不便;社会因素有剖宫产率高、没有早开奶影响母乳喂养行为。 3、针对上述影响本社区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采取可能的干预,可提高社区母乳喂养率。针对个人因素,社区已利用孕妇学校和父母学校讲座、黑板报、宣传版面、宣传折页等形式开展母乳喂养干预,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来干预社区母乳喂养尚未尝试,对于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手机短信和因特网这种独特新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现代通讯技术为平台,可能是提高知识水平的新型途径,并可能在提高知识水平同时、个性化地帮助解决喂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如增加奶量的技巧等从而帮助她们树立母乳喂养的坚定信念。针对家庭因素目前社区在常规宣教中针对的对象还主要是母亲本人,缺乏对丈夫等家人的宣教,故可在日常医疗活动中扩大宣教对象,把家人特别是丈夫、长辈也纳入进来,形成母乳喂养的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针对工作因素最主要是确保和延长产假、而且产假越长越好、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即便休完产假返回工作岗位,在工作环境上也要提供哺乳方便如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表以便挤奶、设有哺乳室等。针对社会因素严格控制产科指证,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早开奶,控制婴儿奶粉推销。母乳喂养是一种需要学习和支持的行为,它的开始与持续需得到正确的、经常的指导、支持及适宜的环境,营造一个普遍认可的家庭社会环境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4、社区母乳喂养的个性化指导有待细致化、减少不必要的宣传、宣传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可以利用易于被母亲及卫生服务提供方接受的手机短信和因特网等现代通讯技术,这是卫生服务提供方在提供保健服务时可以改进的空间,这可能也是本次研究的新发现。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柏荣,单晓光;新生儿母亲育儿知识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年03期

2 荫士安;中国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辅食添加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6期

3 高燕秋;康楚云;王燕;高军;徐玲;;1998~2003年中国母乳喂养与婴儿过渡期食物添加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3期

4 刘爱东,翟凤英,赵丽云;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年04期

5 洪鑫芳;左宁;;个体化干预对提高年轻孕产妇母乳喂养认知水平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02期

6 陈兰英;;不同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情况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14期

7 刘俊;熊汉琴;陈瑛;;社区产妇母乳喂养健康行为的行为干预研究[J];全科护理;2010年18期

8 郭清,谌小卫,彭刚艺,吴婷,李志辉,梁浩材,钟海翔;爱婴医院院内外影响母乳喂养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1年11期

9 宋筱;席娜;汪雪雁;金善循;;427例婴儿母乳喂养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07年07期

10 沈莉萍;;个性化指导对婴儿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上海护理;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1742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742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