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文选题:肺炎 + 儿童 ; 参考:《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评价金蝉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计划收取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金蝉口服液5~10 m L,每日3次,对照组予同等剂量安慰剂,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候改善情况,评估综合疗效。对主症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主症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117例,试验组59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有效率64%,高于对照组(24%,P0.01),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咳嗽、咳痰、气促、肺部Up音恢复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咳嗽转归时间、咳痰恢复时间、气促恢复时间、肺部Up音消失时间和胸片炎症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金蝉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有效且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incheng oral liquid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was used. 1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Jinchan oral liquid for 5 minutes 10 mL, 3 times a day,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same dose of placebo,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and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curative effect. Surviv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onset time and recovery time of the main symptom and to recor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117 effective cases were included, 59 cases in the trial group and 5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est group was 64%,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4%),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es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onset time of cough, expectoration, shortness of breath and the recovery of up in lung in the test group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or P 0.01).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cough recovery time, expectoration recovery time, pneumonic recovery time, lung Up disappearance time and chest film inflammatory absorption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Jincheng oral liquid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in children.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城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ZXY2012010)
【分类号】:R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之梁;;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其感染[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儿科学分册);1974年01期
2 赵素兰,洪禾妮,张礼璧;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冻干保存[J];病毒学报;1986年01期
3 张廷熹,蒋骋,齐家仪;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69例随访观察[J];实用儿科杂志;1989年03期
4 刘立炜,孙卫长;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X线表现[J];实用儿科杂志;1991年01期
5 程晔;呼吸道合胞病毒研究有新发现[J];医学信息;1997年09期
6 王晓刚,李永柏,刘渝,张远维;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清除作用[J];儿科药学杂志;1998年02期
7 赵惠芬,李莉,韩瑞珠,周光延;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567例临床分析[J];中级医刊;1998年08期
8 沈勇;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2004年05期
9 陈小芳,楼永良,董琳,吕建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其亚型的检测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年04期
10 李永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与细胞免疫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晓东;;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逃逸株适合度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吴苔;孙伟;汪洁;陈理华;;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48例临床分析[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丁国标;;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赵惠芬;李莉;韩瑞珠;;56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郑晓群;陈小芳;林虹;张信良;吕建新;;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快速鉴别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晓东;;肝素阻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气道上皮细胞黏附[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玉华;侯安存;赵高潮;王凤莲;乌珊娜;;中西药联合应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林新;王建平;熊广;余然;高雪;曲敬来;;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梁园;陈尚勤;;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钱月芳;高兰平;汤华平;顾晓玲;马泽南;莫建青;;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婴幼儿早期喘息的相关分析[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编译 李勇;呼吸道合胞病毒新药研发求破局[N];中国医药报;2012年
2 邵建国;帕利珠单抗打响保卫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言凤鸣;呼吸道合胞病毒易引发儿童感冒和肺炎[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4 伊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真空”待补[N];医药经济报;2012年
5 张见麟;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随冷空气而至[N];健康报;2003年
6 记者 李晓;4年追踪揪出儿童感冒“元凶”[N];苏州日报;2010年
7 ;几种呼吸道病毒性疾病表现[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谷宏婧;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病毒样颗粒疫苗制备及其感染导致肺损伤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冯凯;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双重感染BALB/c小鼠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郑林玲;量子点标记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活细胞内动态输运途径示踪分析[D];西南大学;2014年
4 刘晓鸣;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大鼠肾病多种损伤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蒋雄斌;CD8~+T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的哮喘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婷婷;Chemerin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的意义[D];复旦大学;2013年
2 刘沁;呼吸道合胞病毒载量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D];南华大学;2015年
3 刘太香;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调控NLRC5表达及其意义[D];南京大学;2014年
4 沈黎;金蝉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崔睿;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剂筛选及环匹阿尼酸抗病毒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6 范如艳;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其致炎症反应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7 海燕;TLR信号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增强性免疫病理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丰达星;河南省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9 熊鹰;武汉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弦;重庆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F和G基因变异分析(2009年-2011年)[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2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79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