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四磨汤联合西医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9 16:14

  本文选题:早产儿 + 喂养不耐受 ; 参考:《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08期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采用四磨汤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儿科收治的FI患儿8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以1:1比例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早产儿在喂奶前行非营养性吸吮+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早产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四磨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胀、胃潴留、呕吐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χ2=5.077;观察组患者呕吐、胃潴留、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和四磨汤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imo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rifolium in the treatment of preterm infant feeding intolerance (FI). Methods: a total of 80 children with fi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random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nutritive bifid triple live bacillus before f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reterm infants were treated with Simo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abdominal distension, gastric retention, vomiting remiss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7.5, 蠂 2 5.077.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vomiting, gastric retention, abdominal distension relief time and hospital sta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Bifidobacterium and Sim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eding intolerance of preterm infants can relieve symptoms quickly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作者单位】: 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分类号】:R72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2 周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处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8期

3 任丹;余静;管利荣;江南;胡煜;魏丽蓉;侯怡;;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27期

4 贾雁平,石霖;苯丙酸诺龙对早产婴喂养不耐受及贫血的干预治疗[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3期

5 谢彦奇;陆俏群;;不同血药质量浓度氨茶碱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4期

6 舒桂华;朱玲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6期

7 陈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68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年25期

8 陆彩霞;韦露明;刘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对营养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年05期

9 裴怀腾;霍晓慧;赵宏;;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7年08期

10 邓业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宝金;徐凯虹;万瑜;江丽华;;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鼓励性喂养[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彦萍;潘家华;陈名武;;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3 芦惠;帅向华;袁静泊;黄先玫;;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芦惠;帅向华;袁静泊;黄先玫;;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郑梅;刘亚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6 韩金芬;许建文;王家勤;陈艳霞;吴伟;;优甲乐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7 银羽;;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儿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田鸾英;高武红;易烈致;谢雨芳;孙彦香;;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随机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郑戈;涂芳芳;金国信;章国忠;项文娜;曾琦丹;;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张志群;黄先玫;芦慧;李慧萍;朱建幸;;口服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meta分析[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陆彩霞;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3 徐艳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4 陈健平;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唐小丽;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6 唐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7 何丽兰;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与胃液pH值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8 刘巧玉;四君子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翠菊;酪酸梭菌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盈;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0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820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