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早期益生菌干预对预防过敏性疾病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9 13:05
【摘要】:目的:过去十年中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持续不断攀升,除环境因素外,肠道菌群结构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特应性皮炎通常是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首要表现。益生菌是定居于宿主肠道有益微生物,可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活动,对机体产生有益作用。本文旨在调查向婴儿配方奶中添加益生菌对6个月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生率影响,并计算SCORAD评分判定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同时采用16S-rD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中粪便双歧杆菌数量。通过探讨益生菌对婴幼儿早期免疫系统发育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益生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作用,并为微生态制剂用于早期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一级预防提出理论基础。 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产科出生的石家庄市区足月顺产儿240例,包括无家族过敏史120例,父母任一方有过敏史(包括特异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及药物过敏)120例,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添加益生菌的奶粉喂养,一组给予普通奶粉喂养。即益生菌喂养无家族过敏史(A1组)60例,其中15例随访过程中脱落,故实际例数为45例,男25例,女20例。益生菌喂养有家族过敏史(A2组)60例,其中10例随访过程中脱落,故实际例数为50例,男24例,女26例。普通奶粉喂养无过敏史(B1组)60例,其中12例随访过程中脱落实际例数48例,男25例,女23例。普通奶粉喂养有家族过敏史(B2组)60例,其中19例随访过程中脱落,故实际例数为41例,男23例,女18例。同期收集上述医院出生的生后母乳喂养的无家族过敏史足月顺产儿(C1组)60例,其中18例随访过程中脱落,故实际例数为42例,男23例,女19例。母乳喂养有家族过敏史(C2组)60例,其中13例随访过程中脱落,故实际例数为47例,男25例,女22例。各组婴儿及其双亲均生活在石家庄市或其周边县市,气候环境,居住环境相当,各组婴儿之间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高、母亲孕龄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入选对象均在研究开始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同意。所有婴幼儿生后四周内可允许混合喂养,A、B两组四周后仍坚持母乳喂养的退出本实验研究。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临床指标观察:自新生儿出生之日起,每月随访观察获取喂养方式及特应性皮炎患病情况等患儿资料,并计算特应性皮炎患儿SCORAD评分。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1、3、6月时特应性皮炎发生率及对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实验室检测:收集婴幼儿生后7天、1月、3月、6月的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rogenic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数量,了解不同喂养方式下肠道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情况。所有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均以P0.05为标准。 结果:最终共有273名婴幼儿进入本实验,共87名婴幼儿中途退出本实验。1.各组幼儿特应性皮炎发病率: A1、B1、C1三组在1个月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无差别(P0.05)(见Table3)。B1组在3、6个月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均高于A1组(P0.0125)。A1组与C1组、B1组与C1组在3、6个月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均无差别(P均0.0125)(见Table4-5)。 A2、B2、C2三组1个月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无差别(P0.05)(见Table6)。B2组在3、6个月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均高于A2组(P0.0125)。A2组与C2组、B2组与C2组在3、6个月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均无差别(P均0.0125)(见Table7)。 A1、A2两组间、B1、B2两组间6个月内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均无差别(P均0.05)。C1组6个月内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低于C2组(P0.05)(见Table8-10)。2.各组幼儿特应性皮炎SCORAD评分分析:A1组幼儿特应性皮炎SCORAD评分低于B1、C1组(P0.05),B1、C1组无差异(P0.05);A2组幼儿特应性皮炎SCORAD评分低于B2、C2组(P0.05),B2、C2组无差异(P0.05)。3.各组儿童肠道菌群的定量分析显示:A1、B1、C1三组幼儿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无差别。A1、C1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在1、3个月均高于B1组,且两组间无差别(P0.05),6个月时三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均有差异,A1组高于C1组,C1组高于B1组(P0.05)。A2、B2、C2三组幼儿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无差别。A2、C2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在1、3个月均高于B2组,且两组间无差别(P0.05),,6个月时三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均有差异,A2组高于C2组,C2组高于B2组(P0.05)(见Table10-11)。 结论:1.生命早期添加双歧杆菌不但可促进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定植,而且增加其在肠道中的数量,使肠道菌群结构更接近母乳喂养儿,维持了以双歧杆菌为优势的生态学格局。2.生命早期添加双歧杆菌通过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早期建立,有效的降低人工喂养儿6个月内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3.生命早期双歧杆菌干预可改善特应性皮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其SCORAD评分,缓解疾病的严重程度。4.本研究结论提示,在婴儿生命早期益生菌干预可通过修饰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微生态生境、早期建立微生态平衡对于过敏性疾病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5
本文编号:2369406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琳,骆金芝,许春梅;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6年01期
2 王小卉 ,杨毅 ,王莹;婴儿肠道菌群形成与喂哺方式及食物过敏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04年09期
3 刘汉德 ,陈新甫;抗生素治疗与菌群肠道异常定植[J];青海医药杂志;2001年12期
4 秦雨春,刘吉荣,张玉,徐放生,吴婉芳;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J];新生儿科杂志;1996年05期
5 姜毅;陶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年05期
6 王念蓉;黎海芪;;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儿肠道菌群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369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3694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