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低聚半乳糖对早产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17 12:47
【摘要】:目的探讨低聚半乳糖(GOS)对早产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早产新生大鼠分为GOS组和对照组,GOS组每天滴管喂养GOS 4g/kg,共14d。于喂养GOS后7d和14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称质量,同时取大鼠直肠末端粪便,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培养并行菌落计数。结果 GOS组与对照组在给药期间均正常生长,精神状态等未见异常。与对照组比较,GOS组体质量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OS 7d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OS 14d后,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聚半乳糖可促进早产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长,抑制肠杆菌及肠球菌生长,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alactose oligosaccharide (GOS) on intestinal flora of preterm rats. Methods premature newborn rats were divided into GO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GOS group was fed with GOS 4 g / kg daily for 14 days. At the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GOS feeding,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rats was observed and weighed. The feces at the end of rectum of the rats were collected and counted with the culture of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nterobacter and Enterococcus. Results both GO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normal growth and no abnormal mental sta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mass growth between GO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5). When GOS was used for 7 day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nterobacterium and Enterococcu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oint (P0.05). After using GOS for 14 days, the number of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in feces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hile Enterobacter and Enterococcu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Polygalactose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in preterm mice, inhibit the growth of Enterobacter and Enterococcus, and regulate the bal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专项基金(BL2012058)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专项基金(JDLCZX004)
【分类号】:R7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琛;江振友;宋克玉;施珊珊;严群超;吴莎;孙毅凡;;中草药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1期

2 李巧巧;王莉;胡永红;;七才汤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3 杨景云;马淑霞;李俭;丛淑珍;于敏;;低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中药903Ⅱ号的调节作用[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4 杨景云;马淑霞;李俭;丛淑珍;于敏;霍继明;;低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中药903Ⅱ号的调节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年01期

5 傅金衡,魏华,孙红斌,许杨,袁勇芳;抗生素伴侣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5期

6 张力华;黄代勇;王卫华;李开军;盛洪;周小红;;甘露低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年06期

7 杨景云;李丽秋;马淑霞;迟振富;张桂春;于敏;霍继明;;中药903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8 颜玉,孙绍杰,,杨景云,于敏;中药931-Ⅰ号对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机制初探[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年06期

9 赵霖,冉陆,丛涛,鲍善芬,田鹤,杨宝兰,李志刚;蔬菜类保健食品“赛金”等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4期

10 史权,薛艳华,赵光远,杨景云,马淑霞,李俭,李立秋,聂清,刘君兴,施中凯,宋淑贤;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筛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霖;冉陆;丛涛;鲍善芬;田鹤;杨宝兰;李志刚;;蔬菜类食品对生长中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廖吕燕;马玉芳;李健;黄一帆;;“芪苓”制剂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周波;王晓红;宋儒;郭连营;张卓;徐超;;玉米紫色植株花色苷色素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海峰;刘伟;张力增;郭小青;秦雪梅;;大鼠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提取及其多态性分析[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黄晓飞;夏芳珍;陆颖理;;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刘伟;孙海峰;秦雪梅;张丽增;郭小青;;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逍遥散对CUMS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阿凡(Affhan Shoaib);摄入的乳酸杆菌能够防止小鼠肠道菌群失衡以及喜氧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和绿脓假单胞菌造成的感染[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大卫;辅助降血脂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高血脂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思思;乳酸菌利用低聚糖的特性及在肠道中的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2 陈星星;传统发酵酸面团菌群结构的对比及优选菌株益生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甘敏;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益生功能及机理的初步探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范佳惠;L.plantum和E.coli细胞壁肽聚糖缓释微球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李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D];滨州医学院;2014年

6 牛晓曼;祛浊通痹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陈凤;口服抗生素改变大鼠肠道菌群和大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其恢复[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8 祝贺;口服抗肿瘤药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宛真;电针调控肥胖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李丽婷;小鼠肠道菌群构成与肥胖易发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84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384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