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广东地区2010~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相关临床特征分析及致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3 12:31
【摘要】:目的1.分析2010~2015年广东地区儿童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基因型变化趋势与临床症状关联。2.探讨手足口病伴发惊厥患儿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3.研究不同亚型肠道病毒感染对接头分子线粒体抗病毒信号传送蛋白MAV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1.分析手足口病相关病原与临床特征关系: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2015年住院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检测肛拭子/咽拭子标本中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s)、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16,CVA16)的表达;并对非EV71非CVA16感染肠道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肠道病毒病原与手足口病临床特征的关系。2.观察手足口病伴发惊厥的危险因素: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23例伴发惊厥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123例无惊厥发生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对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惊厥的危险因素及其关联强度。3.不同类型肠道病毒对MAVS蛋白表达的影响:提取感染不同类型肠道病毒(CVA10/CVA6/EV71/other EV(-))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MAVS蛋白的差异性表达。结果一、2010~2015年广东地区肠道病毒相关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其基因型变化:1.2010~2015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收治7176例手足口病儿童患者,不同年份检测的EV71、CVA16与其他基因型肠道病毒(other EVs)构成比差异显著。结果显示2010~2015年期间广东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基因型发生以下重大改变:2010~2015年,广东地区手足口病EV71与CVA16感染率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EV71感染率由2010年的53.3%降至2015年8.6%,CVA16感染率由2010年的24.7%下降至2015年的7.5%。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率由2010年的19.5%上升至2015年的75.1%。提示2010~2015年广东地区非EV71和非CVA16其他肠道病毒感染逐渐成为流行株。2.2010~2015年广东地区手足口病自3月份起进入流行期,并在5、6月达发病高峰。2010~2012年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而2013~2015年只存在一个发病高峰(5~7月),具有峰值高、峰平台期长的特征。3.对2015年143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分型,共鉴别出6种肠道病毒基因型,发现柯萨奇病毒感染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CVA6占56.1%,其次是CVA10占20.3%,CVA2占2.7%,CVA8占2.0%。混合感染占3.4%,分别是CVA6和CVA10混合感染1例,CVA6和CVA16混合感染3例,CVA10和CVA16混合感染1例。二、2010~2015年广东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征:1.2010~2015年广东地区手足口病广东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变化:1.1一般情况:男女比例约1.65:1,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患儿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约占97.1%,其中0~3岁患儿合计5877例,高达81.9%;患儿年龄最小病例1月,最大病例12岁,平均年龄(2.54±1.42)岁。1.2临床表现:发热以中高热为主占41.7%,热程(3.48±1.83)d;主要神经系统症状:惊跳(41.8%~45.2%,ρ=0.444)、肢体抖动(35.3%~39.5%,ρ=0.052)及呕吐(20.5%~23.6%,ρ=0.075),各症状发生率2010~2015年均无明显改变。但惊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10~2015年发生率分别是1.9%、3.7%、3.9%、10.1%、4.5%及12.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015年123例手足口病伴发惊厥患儿临床特征显示:惊厥症状集中发生于病程的第1~3天,最多发生5次,平均1.42次;发作时多伴有发热(94.31%)。其中,38.1℃~39.0℃中度热占80.49%,表现为意识丧失(99.19%)、双眼上翻/凝视/斜视(100%)、口唇发绀(84.55%)、口吐白沫(20.32%)和四肢肌肉强制性或阵挛性抽搐(96.75%),平均持续3.1min,缓解后大多出现精神疲倦(97.57%)和胃纳差(88.62%),部分伴有肢体活动障碍(0.81%),观察病例随访4-6月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三、手足口病伴发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1.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15年的988例肠道病毒相关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共有123例伴发惊厥症状(15.7%)。随机选取62例惊厥患儿的肛拭子/咽拭子标本行肠道病毒基因分型,57例阳性。其中,CVA6占50.0%(31/62)、CVA10占14.5%(9/62),EV71占12.9%(8/62),CVA16占8.1%(5/62)和CVA2占6.5%(4/62)。观察组组与对照组的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氨(t=4.98,ρ0.01)高于对照组,血浆Ca~(2+)(t=-4.92,ρ0.01)和血浆Mg~(2+)(t=-2.32,ρ=0.0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a~(2+)1.25 mmol/L组发生惊厥的风险显著高于血浆Ca~(2+)1.25~1.30 mmol/L组(OR=0.41;95%CI=0.36~0.51)和血浆Ca~(2+)1.30 mmo l/L血Ca~(2+)组(OR=0.23,95%CI=0.18~0.30);血浆Mg~(2+)0.7 mmol/L组发生惊厥的风险显著高于血浆Mg~(2+)0.70~1.00 mmol/L组(OR=0.012,95%CI=0.001~0.117)和血浆Mg~(2+)1.00 mmol/L血浆Mg~(2+)组(OR=0.003,95%CI=0.000~0.066);3.31例手足口病伴发惊厥患儿脑脊液检测结果:近半数存在异常改变(15/31):主要表现4例白细胞升高(12.9%),4例糖降低(12.9%),3例糖升高(9.7%),氯化物升高和降低各2例(6.5%)。四、不同肠道病毒感染导致信号转导蛋白MAVS裂解:1.与正常儿童相比较,手足口病患儿外周单个核细胞内MAVS表达量均有明显的降低。2.不同类型肠道病毒对MAVS的裂解程度存在差异:EV71CVA10CVA6。结论1.2010~2015年广东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相关的手足口病的基因型构成发生重大变动,EV71与CVA16从优势株逐渐转为非优势株;而CVA6与CVA10从非优势株转变为优势株,同时并存多种肠道病毒基因型共流行趋势。2.2010~2015年广东地区手足口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主要包括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历年均无明显改变趋势。但手足口病伴发惊厥呈上升趋势,可能与CVA6为主要流行株相关。3.CVA6是目前手足口病主要流行病原,血浆Ca~(2+)和血浆Mg~(2+)是手足口病患儿惊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Ca~(2+)和血浆Mg~(2+)浓度越低,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惊厥的风险越高。4.肠道病毒感染通过降低接头分子线粒体抗病毒信号传送蛋白MAVS表达,抑制RLRs信号转导通路,逃逸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可能是肠道病毒致病机制之一。且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AVS表达量存在关联,MAVS表达越少,手足口病病情越重。
【图文】:

妇女儿童,广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5年住院

病原分布,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是 CVA6(31 例),其余感染的肠道病毒类型别依次为 CVA10(9 例)8 例),,CVA16(5 例),CVA2(4 例),还有 5 例肠道病毒未能作进一见图 3-1。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顾红岩;詹永婧;李辉;华文浩;魏红山;李兴旺;;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6期

2 杨朝晖;秦承志;季金萍;王成宝;;儿童手足口病1570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年03期

3 张亚洲;甘星;宋娟;孙鹏;宋芹芹;李公启;盛琳君;王宝栋;卢明枝;李灵敏;韩俊;;EV71通过2A蛋白酶切割Nup62而抑制核转运[J];病毒学报;2013年04期

4 张珂;;手足口病的重点预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4期

5 彭旭波;;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36期

6 李锡太;曲梅;王全意;贾蕾;黎新宇;吴晓娜;林晖;李洁;刘白薇;黄芳;;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7 周凤珍;;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10期

8 高媛媛;杨思达;陶建平;邓力;郑可鲁;林海生;魏谋;钟发展;孙广超;龚四堂;;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危重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年02期

9 许文波;檀晓娟;;手足口病:中国儿童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新挑战[J];疾病监测;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2545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545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d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