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中药槐耳调节哮喘缓解期儿童免疫失衡机理的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21 01:36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槐耳对哮喘缓解期儿童的干预效果;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槐耳改善哮喘缓解期儿童T淋巴细胞调控失衡的机理,为槐耳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第一部分:槐耳对哮喘缓解期儿童临床干预作用的评估 将60例哮喘缓解期儿童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槐耳组,分别给予中药调理方及中药调理方+槐杞黄颗粒,通过门诊随访的方式,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①用药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群的累计例数;②应用ACT/C-ACT量表,每隔4周对病人进行一次哮喘控制水平评估,其时间点为首诊、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时。 第二部分:槐耳对哮喘缓解期儿童T淋巴细胞体外干预作用的观察 应用肝素抗凝管采集哮喘缓解期儿童外周血3ml,用Ficoll法分离PBMCs,均分为3组,即对照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与不同浓度的槐耳菌质配液(0、3、6μg/ml)及培养液作用48小时;然后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测定细胞培养沉淀中IFN-γ,、IL-4、IL-10 mRNA的表达及T-bet、GATA-3、Foxp3 mRNA的表达,利用ELISA的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及IL-10的表达。统计学分析: 第一部分数据为计数资料,第二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第一部分: 1、中医证候群的差异表达 1.1在槐耳组和对照组中,治疗后患儿面色淡白、自汗、倦怠乏力、舌苔白、舌苔花剥及脉细无力的中医证候较治疗前有所改善(23vs14/21vs12,21vs11/20vs11,18vs9/15vs6等等,P值0.05);其中,治疗后槐耳组中的自汗症状、两组中的舌苔花剥和脉细无力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21vs11,10vs1,12vs0等等,P值0.01)。但是,患儿纳差的中医证候在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12vs6,10vs4,P值0.05)。 1.2在对照组中,患儿大便干结与盗汗的中医证候在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13vs8,22vs15,P值0.05);在槐耳组中,以上两个证候治疗前后有明显的改善(12vs2,19vs7,P值0.01)。 1.3在治疗前,中医证候大便干结与盗汗在槐耳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表达(12vs13,19vs22,P值0.05);但在治疗后,大便干结与盗汗在槐耳组与对照组中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vs8,7vs15,P值0.05)。 2、ACT/C-ACT的差异表达 2.1在槐耳组,将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的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Test,ACT)水平随访结果,分别与首诊时的ACT水平相比较,其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而在对照组,第4周与第8周的ACT水平随访结果,与首诊的ACT水平相比较,其差异表达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 2.2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12周时,槐耳组与对照组的ACT水平间的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而在治疗后第8周时,槐耳组与对照组ACT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5)。 第二部分: 1、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细胞沉淀中IFN-γmRNA在三组中两两组间的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2.21±0.26vs2.17±0.33vs2.10±0.31,P值0.05)。IL-4 mRNA在大剂量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86±0.13vs1.28±0.14,P值0.01);同时,亦低于中剂量组(0.86±0.13vs1.21±0.17,P值0.05)。IL-10 mRNA在大剂量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2.99±0.33vs2.63±0.36,P值0.05)。 2、T淋巴细胞相关转录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细胞沉淀中T-bet、Foxp3mRNA在大剂量组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2.40±0.30vs2.63±0.25,2.31±0.31vs2.60±0.39,P值0.05);GATA-3 mRNA在大剂量组的表达明显低于与对照组(1.56±0.22vs1.87±0.29,P值0.01);同时,办低于中剂量组(1.56±0.22vs1.71±0.24,P值0.05)。 3、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在大剂量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672.78±184.72vs503.74±189.78,586.47±191.83vs431.67±135.25,P值0.05);IL-4在三组中两两组间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22.76±7.08vs21.17±6.84vs18.73±4.55,P值0.05)。 4、Th1/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比值的表达:细胞沉淀中IFN-γ/IL-4 mRNA在大剂量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剂量组(2.61±0.59vs1.91±0.61,2.61±0.59vs2.00±0.62,P值0.01);T-bet/GATA-3 mRNA在三组中两两组间差异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1.43±0.22vs1.52±0.22vs1.55±0.24,P值0.05)。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在大剂量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37.90±13.59vs25.62±15.28,P值0.05)。 结论 1、与对照组相比较,槐耳组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群中的大便干结、盗汗两项症状;此外,在治疗后第8周的随访中发现,槐耳组在控制哮喘发作时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槐耳可以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改善患儿体质,调整肺脾肾不足,以此达到维持病情稳定的目的。 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槐耳可上调培养上清中IFN-γ的表达,同时下调细胞沉淀中IL-4 mRNA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槐耳可以通过上调Th1类细胞因子及下调Th2类细胞因子的途径,纠正Th1/Th2活性细胞所分泌细胞因子的偏移,从而进一步平衡Th1/Th2细胞比值的失衡。 3、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槐耳可下调细胞沉淀中GATA-3 mRNA的表达,同时伴有T-bet mRNA的消耗。提示槐耳亦可通过下调Th2相关转录因子的途径,抑制Th0向Th2的分化,达到平衡Th1/Th2细胞比值的目的。 4、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槐耳可上调细胞沉淀及培养上清中IL-10的表达,同时伴有Foxp3 mRNA的消耗。以上结果提示,槐耳可通过IL-10途径减轻患儿体内的慢性变应性炎症,同时也可作用于转录因子Foxp3,促进了未分化T细胞向CD4~+CD25~+Treg细胞的转化,抑制了Th2细胞的产生,调节了Th1/Th2细胞比值的失衡。
【图文】:

差异表达,中医证候,控制水平,哮喘


别与首诊时的ACT水平相比较,,其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尸值>0.05;而对于对照组,其第4周与第8周的ACT水平随访结果,与首诊的ACT水平相比较,其差异表达存在统计学意义,尸值<0.05。具体见表1一7一3和图1一7一2:2)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12周时,槐耳组与对照组的ACT水平间的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尸值>0.05;而在治疗后第8周时,槐耳组与对照组间的ACT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5。具体见表1一7一4和图1一7一2:

差异表达,哮喘


I群树累数证候计钱中图1一7一1中医证候群的差异表达7.2哮喘控制水平的比较l)对于槐耳组,将其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的ACT水平随访结果,分别与首诊时的ACT水平相比较,其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尸值>0.05;而对于对照组,其第4周与第8周的ACT水平随访结果,与首诊的ACT水平相比较,其差异表达存在统计学意义,尸值<0.05。具体见表1一7一3和图1一7一2:2)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12周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27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瑜;槐杞黄对小鼠IgA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2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592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