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幼鼠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22:24
【摘要】:目的: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幼年大鼠模型,观察鼠李糖乳杆菌GG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治疗后,IBD幼鼠结肠组织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的水平变化,探讨益生菌对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选择健康的4周鼠龄雄性Sprague-Dswley幼年大鼠共计36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空白对照组、LGG对照组每组各8只,IBD组、IBD-LGG组每组各10只,所有小鼠禁食但不禁水24小时:(1)空白对照组:第1天予0.9%生理盐水灌肠,后予普通饲料喂养,每日饮用水灌胃1次;(2)LGG对照组:第1天予0.9%生理盐水灌肠,后予普通饲料喂养,每日LGG灌胃1次;(3)IBD组:第1天予5%TNBS乙醇溶液灌肠,建造IBD模型,后予普通饲料喂养,每日饮用水灌胃1次;(4)IBD-LGG组:第1天予5%TNBS乙醇溶液灌肠,建造IBD模型,后予普通饲料喂养,每日LGG灌胃1次。造模后每天同一时间予每组幼鼠进行称重,观察幼鼠一般状态、大便性状及隐血,依据Cooper评分进行IB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于实验第7天处死4组幼鼠,留取结肠组织标本,对组织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及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后观察黏膜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切片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和LGG对照组幼鼠正常进食,体毛光滑,大便性状正常,便潜血均为阴性,IBD组、IBD-LGG组幼鼠出现饮食水减少,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皮毛松散,无光泽等,随着治疗至3-4天,与IBD组相比,IBD-LGG组在便性状及隐血方面明显缓解。2、体重情况:7天后各组幼鼠体重均有增长,但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DAI评分:IBD组和IBD-LGG组前3天DAI评分无明显差异,于第4天IBD组DAI评分均明显高于IBD-LG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体组织及病理:对照组两组幼鼠结肠大体组织及病理切片未见明显异常。IBD-LGG组和IBD组幼鼠则显示肠道炎症改变明显,大体组织可见明显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及溃疡,镜下可见肠黏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可见炎性肉芽肿形成,腺体正常结构遭到破坏,但IBD-LGG组较IBD组减轻。5、IL-17A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IBD-LGG组结肠组织的阳性细胞较IBD组明显减少。空白对照组及LGG对照组结肠组织偶可见少许阳性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GG对照组IL-17A含量明显降低(P0.05),IBD组IL-17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IBD-LGG组IL-17A水平较IBD组降低,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可减轻IBD幼年大鼠症状及肠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IL-17A的表达有关。
【图文】:

状态图,状态,体毛,幼鼠


体重增长良好,一般活动正常,反应灵敏,体毛光滑,大便为正常干燥颗粒状,便潜血均为阴性(图1至图4)。采用TNBS造模诱发IBD的幼鼠临床表现:IBD组、IBD-LGG组在TNBS灌肠后即出现腹泻及排粘液血便表现,而后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饮食水减少,反应迟钝,精神萎靡,体毛松散,无光泽等(图5至图8)。随着治疗至3-4天,IBD-LGG组较IBD组幼鼠在大便性状、便血情况及精神状态等方面明显好转(见图9至图12)。图 1 空白对照组一般状态(1d) 图 2 LGG 对照组一般状态(1d)图 3 空白对照组便性状(1d) 图 4 LGG 对照组便性状(1d)

状态图,对照组,状态,幼鼠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结果1 各组大鼠的大体实验观察空白对照组、LGG对照组幼鼠于实验期间正常进食水,体重增长良好,,活动正常,反应灵敏,体毛光滑,大便为正常干燥颗粒状,便潜血均为阴性(图4)。采用TNBS造模诱发IBD的幼鼠临床表现:IBD组、IBD-LGG组在TN肠后即出现腹泻及排粘液血便表现,而后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饮食少,反应迟钝,精神萎靡,体毛松散,无光泽等(图5至图8)。随着治疗至,IBD-LGG组较IBD组幼鼠在大便性状、便血情况及精神状态等方面明显好见图9至图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成敏;;探讨益生菌对治疗小儿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10期

2 吴静;牛俊坤;缪应雷;;儿童炎症性肠病生长发育受损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年02期

3 Elizabeth R Mann;Xuhang Li;;Intesti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n mucosal immune homeostasis:Crosstalk between dendritic cells,macrophages and B-cell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9期

4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gut barrier 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obstructive jaundic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30期

5 周雨霞;侯先志;;益生菌与肠道疾病[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602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02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