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0-03-26 22:40
【摘要】: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干预措施。HIBD的发生除与造成损伤因素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外,其它因素如脑发育程度、性别、环境温度等对脑损伤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小鼠HIBD模型探讨:①不同年龄小鼠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及不同年龄小鼠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机制;②性别对不同年龄小鼠脑损伤程度的影响及未成熟脑神经细胞死亡的性别差异;③环境温度改变对未成熟脑损伤程度的影响;④脑发育程度与谷氨酸脱羧酶(GAD)-67的关系;⑤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剂(XIAP)过度表达对凋亡相关蛋白、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生后5、7、9、21、60日龄(P5、P7、P9、P21、P60)C57BL/6小鼠或生后9日龄转基因XIAP过度表达小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并吸入10%浓度的氧气(缺氧时间因动物年龄和实验目的而异),分别在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分离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蛋白印迹、酶活性测定及脑损伤的评定。未成熟小鼠(P5,P9)的性别鉴定采用PCR方法。 结果 1.年龄、性别、温度对HI后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生后5、9、21、60天小鼠分别缺氧65、60、50、40 min后脑损伤程度相似,,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2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雪成;李庆文;;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在膀胱癌的表达及其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冀旭;范国光;;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1年01期

3 赵剑波;夏宗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IAP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07期

4 李斌;张阳德;田步宁;;结直肠癌组织中XIAP的表达及其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5 黄云燕;夏焱;郭海霞;李文益;;5-AZA-CdR联合EGCG对HL-60和K562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史志勤;王维平;于江华;范亚林;刘瑞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经PI3K/Akt途径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年01期

7 张亚雷;张世能;;凋亡抑制蛋白XIAP与消化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年11期

8 张宁;狄文;;PI3K/Akt转导途径与卵巢癌耐药[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年03期

9 李庆霞,杨安钢;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研究进展[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史冬梅;涂水平;马天乐;江石湖;;XAF1简介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军;Smac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理及其抗肿瘤效应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朱炬;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与caspase-9及其相关因素的表达及调节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3 孙建国;Livin异构体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基因沉默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4 张颖超;壳聚糖纳米微球介导XIAP siRNA靶向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赵忠伟;TRAIL联合XIAP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胶质母细胞瘤凋亡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刘新;Survivin、Ki-67和PCN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增刚;马蹄内翻足大鼠模型蛋白质组学分析及相关基因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银铎;特异性siRNA干扰XIAP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李蜀渝;大鼠SE后海马XIAP、Smac、HtrA2和XAF1的表达及槲皮素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刘泰荣;XIAP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化疗耐药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吡柔比星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生长和XIAP表达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0年

2 杨欣;Smac和XIAP在喉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敏洁;可溶性CD40配体对上皮性卵巢癌的体外作用机制及耐药敏感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赵己未;应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结直肠肿瘤筛查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5 张晓红;融合蛋白TAT-XIAP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鉴定[D];桂林医学院;2011年

6 夏俊;兔肺挫伤后XAF1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朱玲;抗肿瘤候选药物TmSm粉针剂制备及部分质量与活性评价[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超;光学纯的1,2,3,4-四氢-1-萘胺及其胺醇衍生物的制备[D];东华大学;2012年

9 常红;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淋巴细胞凋亡特征与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变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10 李袁飞;凋亡相关新基因apr-2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02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02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