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8 19:17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总结2003.01-2009.12我院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性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48h后体温仍大于38oC。初治有效者为敏感组,无效者为无反应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50例患儿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并于发病10天内接受IVIG治疗,其中敏感组938例,无反应组112例,IVIG无反应KD发生率10.67%。IVIG无反应组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高于敏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持续时间长及总胆红素升高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反应组患儿中,28例接受IVIG2g/kg一次输注再次治疗,25例有效(89.3%);4例接受IVIG1g/kg×2d再次治疗,3例有效(75.0%);33例予IVIG1g/kg一次输注再治疗,15例有效(45.5%),三种IVIG再治疗方案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该组病例中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约10.67%。首次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持续时间长及总胆红素升高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首次IVIG无效患儿推荐使用第2剂IVIG2g/kg一次输注方案,仍无效者可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5.4
本文编号:2604800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国兵;李成荣;祖莹;杨军;袁雄伟;;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负性调节因子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08期
2 王宏伟;程佩萱;;川崎病糖皮质激素疗法及随访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05期
3 毛云英,王慧萍,徐尔迪;川崎病患儿皮疹表现和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4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周雅德;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理[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02期
5 王永清,曹晓军;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诊治现状[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03期
6 章毅英;黄先玫;康曼丽;龚方戚;钱柏琴;;CD_(69)和CD_(25)及HLA-DR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5期
7 沈文婷;蒋利萍;李淑娟;刘玮;李欣;杨锡强;;川崎病急性期患者Th17细胞检测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5期
8 张雅媛;钱小青;李娟;俞海国;郭翼红;马慧慧;;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11期
9 杜忠东;张永兰;赵地;杜军保;鲁珊;衣京梅;侯安存;周忠蜀;丁国芳;林瑶;刘冲;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2604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048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