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α和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05:43
【摘要】: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主要并发症为心血管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以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是KD患儿致死的主要原因,并对患儿的远期生存质量发生影响。因此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川崎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调节异常。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可分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等,损伤内皮细胞,从而引发血管炎。 肿瘤坏死因子-α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与多种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其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目前发现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相关。但是否与川崎病及其冠脉损害相关目前尚无系统研究。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在血清水平、转录水平及分子水平的检测,了解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的相关性。 第一部分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在血清水平、转录水平的调控与川崎病发病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 方法 1.ELISA法检测40名川崎病患儿与40名对照组儿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浓度。 2.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40名川崎病患儿与40名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mRNA水平的表达。 结果 1.川崎病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脉损害组高于无冠脉损害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川崎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浓度成线性相关(P<0.05),二者与Harada评分亦相关(P<0.05)。 3.川崎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损害组高于无冠脉损害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4.川崎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血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C反应蛋白、血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Harada评分明显相关(P<0.01)。 5.川崎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浓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1.川崎病急性期血清TNF-α浓度和血清sTNFRⅠ浓度均明显升高,尤其合并冠脉损害者,且两者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提示肿瘤坏死因子参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2.川崎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冠脉损害者,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清TNF-α浓度和血清sTNFRⅠ浓度成线性相关关系。在川崎病冠脉损害发生机制中,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3.川崎病患者血清TNF-α浓度、sTNFRⅠ浓度以及外周血TNF-αmRNA表达水平与Harada评分成线性相关。 第二部分TNF-α基因多态性和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和-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川崎病发病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00名川崎病患儿和100名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和-238位点基因突变位点的确认。 结果 1.川崎病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损害组与无冠脉损害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A等位基因的患儿,血小板升高及白蛋白降低的程度较G等位基因患儿更明显(P<0.05)。 3.川崎病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损害组与无冠脉损害组及对照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 4.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G等位基因患儿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5.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A等位基因的患儿,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αmRNA表达水平、血清TNF-α浓度及血清sTNFRⅠ浓度均较G等位基因患儿为高(P<0.05);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的患儿,与G等位基因患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TNF-α基因-308位点A等位基因与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相关,可能可作为川崎病冠脉损害的遗传易感性标志之一。 2、TNF-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与川崎病及冠脉损害无显著相关性。 3、TNF-α-308位点G/A多态性对TNF-α血清水平及转录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可能是TNF-α发挥作用的始动因素之一。 4、TNF基因多态性尤其是-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作为川崎病易感性的遗传标志,可能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又一项预测性指标。 总结 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病理过程。TNF-α-308启动子区域多态性对TNF-α血清水平及转录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可能是TNF-α发挥作用的始动因素之一。 TNF基因多态性尤其是-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作为川崎病易感性的遗传标志,可能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又一项预测性指标。 随着对TNF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相关性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对KD冠脉损害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图文】:
图1RNA凝胶电泳条带EPC水补充体积至10.5川,加入,迅速置于冰盒,加入以下反一MLV逆转录缓冲液4.10mMDNTP1.0.1MDTT1.M一MLV1.RNasin0.5aC10min,37oC60min,70oC1混匀并分装,一20℃冻存。用计算机辅助设计(primerpre一actin和TNF一Q均用荧光染料法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冠脉损害组血清,INF一。浓度为42.33士46.75pg/ml,无冠脉损害组为22.27士11.18Pg/ml,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表4,图5)表4各组对象血清TNF一Q浓度比较血清TNF一。浓度(p留ml)川崎病组冠脉损害组无冠脉损害组对照组25.61士22.06
本文编号:2607129
【图文】:
图1RNA凝胶电泳条带EPC水补充体积至10.5川,加入,迅速置于冰盒,加入以下反一MLV逆转录缓冲液4.10mMDNTP1.0.1MDTT1.M一MLV1.RNasin0.5aC10min,37oC60min,70oC1混匀并分装,一20℃冻存。用计算机辅助设计(primerpre一actin和TNF一Q均用荧光染料法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冠脉损害组血清,INF一。浓度为42.33士46.75pg/ml,无冠脉损害组为22.27士11.18Pg/ml,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表4,图5)表4各组对象血清TNF一Q浓度比较血清TNF一。浓度(p留ml)川崎病组冠脉损害组无冠脉损害组对照组25.61士22.06
本文编号:2607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071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