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儿童表皮葡萄球菌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4:37
【摘要】: 目的拟通过建立正常中国儿童CSF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表皮葡萄球菌脑膜炎(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eningitis,SeM)特异性蛋白质,为SeM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同时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SeM患儿和同年龄正常儿童CSF各4ml,三氯乙酸(trichloracetic acid,TCA)沉淀法获取CSF总蛋白质,固相pH梯度(immobile pH gradient,IPG)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蛋白质,染色后,对凝胶进行扫描获取图像,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两组患儿CSF蛋白质谱的异常变化斑点。筛选出5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切取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取蛋白的基本信息,确定差异蛋白质。 结果正常儿童CSF分离获得蛋白质斑点438个,SeM患儿CSF分离获得蛋白质斑点425个,其中发现有25个蛋白质点仅在正常CSF表达,在SeM CSF中表达而在正常CSF中无表达的蛋白质点为12个;与正常CSF蛋白质点表达量比较,SeM有6个蛋白质点表达量有2倍以上上调,而19个蛋白质点表达量有2倍以上下调。共选出5个差异比较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获得了5张肽质量指纹图谱。软件识别其有效肽片断峰后查询数据库,搜索后匹配到蛋白质的点有5个。发现高亲和力的谷氨酸运载体和α2-HS糖蛋白仅在SeM CSF中表达,HP蛋白在SeM CSF中表达量上调,载脂蛋白E和激肽释放酶6在SeM CSF中表达量下调。可能成为SeM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 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正常儿童和SeM患儿CSF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凝胶图像分析和计算机信息处理,两者比较发现有蛋白质点存在着量或质的差别。其中高亲和力的谷氨酸运载体、α2-HS糖蛋白、HP蛋白、载脂蛋白E和激肽释放酶6可能与SeM发生发展相关,为早期诊断及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

指纹图谱,指纹图谱,相对强度,质量


质谱使用基质峰和胰蛋白酶自动降解离子峰作为内对照进行标准校正。每个蛋白样品分别测定3次的质谱峰,,采用 Dataexpforer软件分析,显示的质谱峰界面如图2一2所示。Voya口 .rSP一e口1[BP一刀印么24么拓]22刃若二1引e1姗曰习工洽廷.侧‘一笋瘫1日加田闷Z乙7刁湘图2一 2MALD工一TOF一S肤质量指纹图谱(X轴为m/z;Y轴为相对强度2.2.6.3生物信息学通过 MascotDistiller软件扫描质谱峰的高度和坐标值,将上述数据输入Mascot数据库中搜索(~matrixscienc已com),检索时各主要参数设置(表

蛋白质,共分离,双向电泳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结果第三章结果3.1seM组esF图谱与正常组CsF图谱比较正常组与seM组CSFZ一DE图谱见图3一1、图3一2。选择图3一t作为参考胶,将图3一2与其进行匹配。结果测得正常儿童CSF分离获得蛋白质斑点438个,seM患儿CSF分离获得蛋白质斑点425个,其中发现有25个蛋白质点仅在正常CSF表达(图3一3),在SeMCSF中表达而在正常CSF中无表达的蛋白质点为12个(图3一4);与正常CSF蛋白质点表达量比较,而19个蛋白质点表达量有2倍以上下调(图3一5),SeM有6个蛋白质点表达量有2倍以上上调(图3一6)。以下所分析的差异蛋白质点均为SeM与正常对照组CSF比较的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莉;;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4期

2 马鹏;余开焕;任俊;宋ng;汪逵;;蛋白质组学在胰腺炎研究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1年16期

3 齐连芬;李川洁;胡元会;;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9期

4 栾力;程玉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宫颈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7期

5 郁夏风;刘锦纷;;蛋白质组学与先天性心脏病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7期

6 李亚东;张赛;;脑脊液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颅脑创伤研究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李一石;;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指导疾病诊断和临床用药[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13期

8 李小会;;蛋白质组学在肾病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9 王晓丽;吴玉梅;赵群;;子宫颈癌的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年05期

10 苏安平;李振军;田伯乐;曹双双;张懿;王振亮;胡韬;Shah Ram Babu;王维国;;胰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华;唐福林;姚志建;;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Sa抗原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养军;应万涛;刘科辉;蔡耘;朱云平;贺福初;钱小红;;用于蛋白质组学技术评价的标准蛋白质试验设计与样本制备[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何春涤;朱红;周海涛;陈洪铎;;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及其在皮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HaCaT细胞和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雷;王s

本文编号:2614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14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9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