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早产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语言发育及自主性眨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3:31
【摘要】:早产是指胎儿在怀孕未满37周或259天的提前分娩,它是围产医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围产期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生存率已经大大提高。但由于早产儿提前经历了宫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作用,丧失了子宫中发育的理想条件,错过在子宫里最后的生长期,使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易受到影响。妊娠末期三个月是胎儿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尤其是脑干听觉通路形成以及中枢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发育的重要时期,早产儿在这一阶段提前出生,可能会使其神经系统的发育轨迹有别于足月儿。由于儿童语言发育依赖于听觉系统的发展,因而也易受到早产因素的影响。故本研究从早产儿的听觉功能、语言及多巴胺系统发育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国内外研究已表明早产可引起听觉、语言、运动、认知、学习、记忆等方面的损害,可因胎龄、性别、有无围产期并发症及外界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对早产儿早期听觉信息的时间处理能力、语言及中枢多巴胺神经通路发育情况的随访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听觉信息时间处理能力及语言能力评估,探讨早产儿早期听觉功能及语言的发育情况,并探明听觉信息时间处理能力与语言发育的关系;另外,利用自主性眨眼率来探讨早产儿中枢多巴胺神经通路的发育情况。 第一部分早产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语言发育 目的: 观察早产儿在矫正6周龄及9月龄时听觉神经对声音的时间处理能力的发育状况,探讨胎龄及性别对听觉神经通路的影响;同时探讨早产儿在矫正9月龄时的语言发育及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5例6周龄婴儿进行随访研究,按不同出生胎龄分为早产组(出生胎龄:31-36周)和足月组(出生胎龄:39-40周)。其中早产儿116例,足月儿89例。有130例婴儿于9月龄时接受了第二个研究阶段的随访测试,其中早产儿65例,足月儿65例。分别于6周和9月龄(早产儿按照矫正年龄,足月儿按照生理年龄)时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前掩蔽测试对早产组和足月组婴儿进行测试,9月龄时汉语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CCDI-P)对婴儿早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 1.6周龄时,早产组64ms的刺激条件下,V波潜伏期较足月组有缩短的趋势(p0.10),在16ms的刺激条件下,V波潜伏期明显短于足月组(p0.05),8ms刺激条件下的V波潜伏期及三种刺激条件下诱发的波幅均无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性别间比较发现:早产组和足月组婴儿在三种刺激条件下,女孩的V波潜伏期均明显短于男孩(p0.05);且早产组16ms刺激条件下的波幅及足月组64ms和16ms条件下的波幅,女孩均高于男孩(p0.05)。 2.9月龄时,早产组在16ms条件下诱发的V波潜伏期较足月组有缩短趋势(p0.10),两组间其余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性别间比较发现:早产组三种刺激条件下产生的潜伏期与波幅均未见性别差异;而在足月组女孩在前掩蔽各条件下诱发的V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男孩(p0.01),64ms及16ms条件下诱发的波幅高于男孩(p0.05)。从6周到9月龄,两组婴儿前掩蔽各测试条件下的V波潜伏期均显著缩短、波幅增高(p0.01)。 3.9月龄时,早产组婴儿短语理解、手势部分得分以及CDI综合分明显高于足月儿;性别间比较发现,早产组女孩短语理解、手势、词语理解部分得分及CDI综合分和CDI总分均明显高于男孩(p0.05);足月组女孩的短语理解、手势部分得分及CDI综合分显著高于男孩(p0.05)。将CCDI测试结果与ABR前掩蔽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短语理解、手势、词语理解得分及CDI综合分和CDI总分与三种前掩蔽条件的V波潜伏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均p0.01),即V波潜伏期越短,CCDI得分越高。此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早产儿手势、词语理解得分及CDI综合分和CD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足月组中,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婴儿词语理解得分和CDI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1.早产儿听觉时间处理能力的发育快于足月儿,提示单纯早产对婴儿早期听觉时间处理能力无显著影响,推测提早接触宫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听觉系统的发育。另外,听觉时间处理能力的发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快于男孩)。 2.早产儿早期语言发育快于足月儿,且语言发育水平与性别、听觉时间处理能力及抚养人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第二部分早产儿自主性眨眼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在矫正年龄6周龄和9月龄时的自主性眨眼,以此来探讨早产儿在生后早期的眨眼率及中枢多巴胺系统的发育状况。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5例6周龄婴儿进行随访研究,按不同出生胎龄分为早产组(出生胎龄:31-36周)和足月组(出生胎龄:39-40周)。其中早产组按照胎龄又分为两个亚组:早期早产组(出生胎龄:31-33周)和晚期早产组(出生胎龄:34-36周)。148例婴儿在9月龄参与了随访。分别于6周龄和9月龄(早产儿按照矫正年龄,足月儿按照生理年龄)时应用5分钟眨眼测试来评估早产儿和足月儿在6周龄和9月龄时的眨眼率,通过眨眼率的变化来反映中枢多巴胺系统的活动。 结果: 1.6周龄时,早期早产组婴儿的眨眼率低于足月儿(p0.05),而晚期早产组婴儿的眨眼率则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异(p0.05)。回归模型发现:早产儿在矫正年龄6周龄时,出生胎龄越大,其自主眨眼率越高。性别间比较,发现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眨眼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 2.9月龄时,早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眨眼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胎龄与眨眼率无明显相关性。性别间眨眼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 结论: 1.早产儿在矫正6周龄时,中枢多巴胺系统发育随胎龄增加而渐成熟;但胎龄对眨眼率及中枢多巴胺系统的影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2.早产儿的中枢多巴胺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了“追赶性生长”,出生胎龄为34-36周的早产儿在矫正6周龄时已达到足月儿水平,而出生胎龄为31-33周的早产儿则在矫正9月龄时达到足月儿水平。 3.早产儿中枢多巴胺系统的发育不受性别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梁卫兰,郝波,王爽,杨艳玲,张致祥,左启华,TardifT,FletcherP;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的再标准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2 梁卫兰;;儿童语言发展与评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3 梁卫兰,郝波,王爽,江玉卿,杨艳玲,张致祥,左启华,Tardif T,Fletcher P;幼儿中文语言词汇发展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11期

4 郝波,梁卫兰,王爽,季成叶,张致祥,左启华,Tardif T,Fletcher P;影响正常幼儿词汇发育的个体和家庭因素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12期

5 王晓安;邵洁;王亚平;李宇星;;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自发性眨眼的关系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2615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15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