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血小板计数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关系

发布时间:2020-04-06 06:20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血小板水平与预后关系。 方法:对243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离细菌的种类,分析不同菌种患儿的血小板水平与预后间的关系;血小板水平、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ing, NCIS)、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率与预后的关系;NEC分期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血小板减少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1)在243例患儿中,病死率为11.52%(28/243),血小板减少发生率36.63%(89/243),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病死率22.47%(20/89),合并NEC发生率5.35%(13/243),138例确诊病例中,革兰阳性(G+)球菌占74.64%(103/138),革兰阴性(G-)杆菌占25.36%(35/138)。 (2)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发病时龄、是否合并肺炎及黄疸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计数(×109/L)(80.36+34.48 vs 184.73+62.70)、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84.27+23.37 vs 93.45+15.63)、及合并NEC发生率[28.57%(8/28) vs 2.73%(5/153)]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G+球菌与G-杆菌败血症患儿比较,血小板计数(×109/L)( 115.34+45.38 vs 123.22+53.45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 ,P0.05),两组病死率[15.53%(16/103)vs 11.43%(4/3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χ2=0.037,P0.05)。 (4)血小板低下组NCIS(78.34+23.48)明显低于正常组(90.06+14.27) ,合并NEC发生率[10.11%(9/89)]高于正常组[2.60%(4/154)],血小板减少组病死率[22.47%(20/89)]亦高于血小板正常组[5.20%(8/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II期及以上NEC组血小板水平(×109/L) (58.36+18.47)明显低于I期NEC组(132.67+26.73) (t=5.60,P0.05)。(6)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率与血小板水平呈负相关(r = -0.535,P0.05)。 结论: (1)新生儿败血症是引起血小板减少明确的危险因素。 (2) G+球菌与G-杆菌败血症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差异。 (3)血小板下降的程度是败血症严重性的提示因素,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因而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监测的一个可靠指标。
【图文】: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期,全身性感染,血循环


17图 1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或真菌侵入血循环并在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中华儿科杂志》于 2003 年组织对败血症诊疗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对新生儿败血症定义,,2000 年出版的 16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丰强;吴翔;;C反应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1年15期

2 Michael Wessels;蒋佩茹;曹云;;围生期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年04期

3 王晓军;孙绍秋;张建伟;;血小板计数在呼吸道疾病鉴别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7期

4 郭平;;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5 张云娇;柯培锋;;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1期

6 王彩梅;冯拴琴;;儿童大叶性肺炎血小板改变的临床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年15期

7 孙光成;史莉;;某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3期

8 沈先军;;胆红素对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年04期

9 牟绍英;钟原胜;;小红细胞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10 钱力;张爱华;周晓玉;刘海樱;程锐;;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柏春;;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广庆;夏照帆;陈玉林;葛绳德;;SIRS评分结合血小板计数诊断严重烧伤脓毒症[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姚峰;王佐;傅仕福;胡必利;吕运成;刘录山;童中艺;彭茜;杨永宗;;一种研究血小板变形的新方法[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游伟文;汪明春;蔡云;杜新;李明;张琼丽;史敦云;黄德善;;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_1/Th_2极化分析[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牟贵;;加味六味地黄汤治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会[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6年

6 傅永清;周剑;裘华森;顾文扬;李宁;姚宏娜;张U

本文编号:2616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16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f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