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川崎病108例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6 09:45
【摘要】: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CLS),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儿童血管炎综合征。资料表明近年该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尤其在日本、中国、美国,其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它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损伤,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及心肌缺血等,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早期诊断、及时适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本文通过对108例住院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包括发病年龄构成比,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的改变)、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及各种治疗方法(阿司匹林、静注丙种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川崎病患儿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通过统计学检验得出静注丙种球蛋白1g/(kg.d) ×1天组与2g/(kg.d) ×1天组在平均热退时间(小时)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00 mg/(kg.d) ×5天与前两组比较平均热退时间(小时)较前两组时间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前两组高。显示静注丙种球蛋白剂量在1g/(kg.d)以上能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病损的发生。 通过临床观察及分析,加强对不典型病例的认识,一旦疑为川崎病应尽早做心脏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UCG)如有冠状动脉扩张即使达不到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 Heart Association, AHA)制定的诊断标准,也建议及早应用IVIG以预防和减轻冠状动脉病损。对不典型病例的诊断还需结合辅助检查如血常规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增高,血红蛋白(HB)降低,血沉(EST)加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蛋白电泳α2增高,以助早期诊断。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适当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改善预后。同时要加强对本病的随访,观察冠状动脉病损的远期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72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丽;钱小青;;47例6月龄以下婴儿川崎病临床分析[J];上海医药;2011年07期

2 黎素清;;25例不典型性川崎病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3期

3 ;《川崎病》出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年04期

4 姚银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6期

5 ;《川崎病》出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年05期

6 姚建华;李明明;;川崎病8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荟萃;2011年18期

7 胡志明;;消化性溃疡21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年19期

8 张艳艳;卢彦敏;李自普;;川崎病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附3例报告并文献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张孝春;;10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0期

10 刘海萍;;川崎病患儿远期认知和行为异常的分析[J];山西中医;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燕;龚方戚;;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谨萍;李军;李垣君;李海翩;;川崎病19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白新风;田杰;张静;;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的回顾与随访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曾迎红;汤建萍;孙磊;;川崎病272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振开;薛强;;42例川崎病临床分析及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毓佳;龚方戚;;200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敏;赵晓东;唐雪梅;王晓刚;蒋利萍;杨锡强;;耐IVIG川崎病与IVIG敏感川崎病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朱南方;陈兆鸿;;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概况[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孙玉婵;;132例川崎病诊治体会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强;褚茂平;;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与川崎病关系的临床研究[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善永;貌似感冒的川崎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授 刘跃梅;发热超一周 警惕川崎病[N];大众卫生报;2003年

3 王小衡;川崎病有先兆[N];大众卫生报;2005年

4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杨燕贻;川崎病是怎么回事[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通讯员 张群 实习生 柏玲 记者 倪秀萍;省人医半月接到两例“川崎病”[N];南京日报;2005年

6 记者 王峰;治川崎病有突破[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川崎病治疗关键在第一周[N];健康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公捷;六大症状 预示感染川崎病[N];保健时报;2004年

9 徐怀逵;当心小儿患川崎病[N];健康报;2004年

10 张献怀;不要把川崎病当感冒[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景伟;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循证医学研究与57例KD患者临床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晶晶;中国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程度评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左文丽;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临床特点、免疫学特性及FⅧ结合表位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奚立;肿瘤坏死因子α和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易露茜;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覃丽君;LCWE诱导小鼠冠状动脉炎的实验研究—川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俊;川崎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NOS及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伟;青少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青少年特发性慢性胰腺炎相关基因突变的初步筛查[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陈仆;IgA肾病肾内小动脉重构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吗替麦考酚酯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10 刘晓琴;川崎病恢复晚期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及预测指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燕;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D];浙江大学;2009年

2 金玉萍;131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3 孙平莲;川崎病108例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4 袁永生;青年人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5 荆雪;20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徐文付;小儿肺外结核病213例临床特点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艳;207例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芳;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葛根素临床疗效分析[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9 汪迎春;嗜铬细胞瘤28例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李红梅;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与临床特点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6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16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