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宫内大肠杆菌感染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2:43
【摘要】: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被认为是脑瘫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病理特点主要包括反应性星形胶质化、髓鞘损害和轴突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宫内感染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宫内感染的大鼠模型来探讨宫内感染是否会导致新生大鼠的脑白质损伤,同时研究宫内感染后脑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免疫学机制,为将来防治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3’-环核甘酸磷酸二酯酶(CNPase)和神经丝(NF)以及白介素-1β mRNA(IL-1β 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NF-α mRNA)在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变化。 方法 14只孕15天SD-大鼠分为感染组(n=8):通过大肠杆菌注入的子宫腔内建立宫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对照组(n=6):子宫腔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生后1、3及7天取新生大鼠脑组织。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新生1、3、7日龄大鼠脑白质组织病理特点和GFAP、CNPase和NF的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IL-1β mRNA和TNF-α mRNA在1、3、7日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 14只母鼠接种后活动、进食均正常,无1例发生死亡。感染组子宫及胎盘病理检测见子宫壁及胎盘内血管充血、水肿,并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对照组子宫及胎盘病理检测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宫内感染后7日龄大鼠脑白质病理改变包括脑白质染色淡、结构疏松等,未见明显的凝固性坏死灶和囊状病变。感染组7日龄大鼠GFAP阳性细胞数在脑室旁白质和海马区明显多于对照组(脑室旁白质:9.73±3.55 vs 5.674±1.90,P<0.05海马:7.81±3.61 vs 2.16±1.11,P<0.05);在胼胝体区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2.894±1.73 vs 3.45±1.97,P>0.05)。感染组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日龄大鼠脑室旁白质区和脐服体区CNPase阳性染色积分密度(ID)值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分别为:脑室旁白质:50.47士16.46 vs 71.77士13.24, P0 .05;脱服体:22.51士6.09 vs 32.20士8.33,尸0.05)。感染组7日龄大鼠脑室旁 白质区NF阳性染色ID值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33.31士12.67 vs 54.42士16.93,P0.05),而脐服体区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20.59士5.48 vs 25.38士6.16,P0.OS)。感染组l日龄大鼠IL一1 p mRNA和TNF一。mRNA表达水 平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IL一1 pmRNA:0.83士0.19vs0.50士0.30, P0 .05;TNF一a mRNA:0.74士0.30 vs 0.30士0.20,P0.05)。3、7日龄大鼠IL一l p mRNA和TNF一Q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 结论宫腔内注入大肠杆菌能导致宫内感染的病理改变,宫内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 是成功的。宫内感染能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结构产生稀疏化表现,但未能导致明 显的凝固性坏死灶和囊状病变。宫内感染能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组织G队P、 CNPase和NF的表达变化,提示宫内感染能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而且宫内 感染能导致新生大鼠脑组织IL一1 p mRNA和INF一a mRNA在生后早期有一过性变 化的特点,提示他们在宫内感染导致新生儿脑白质损伤时的细胞因子级联反应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醒华;必须重视宫内感染对围生儿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年06期

2 姜大朋;韩福友;;宫内感染与脑白质损伤[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期

3 尹玉竹;谌小卫;李小毛;侯红瑛;史众杰;;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4 周志莲;;新生儿脐血检测分析HBV宫内感染[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5 吴晓静;;胎膜早破96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6 范丽梅;魏艳秋;;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状况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19期

7 冯丽萍;李淑珍;王素萍;;孕期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S1期

8 胡昭怡;周婷婷;;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治疗的探讨[J];河北医学;2010年01期

9 陈洪涛;崔炳泉;马丽丽;金志宏;;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频率的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1年05期

10 林国跃,张丽霞;新生儿宫内感染的诊断及其意义[J];临床荟萃;199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洪斌;王景涛;王柏欣;徐辉;汪志国;鲁向锋;刘爽;;宫内感染导致脑发育损害的动物模型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刘寿荣;武静;翁慧斌;刘雁;曾艳梅;张素英;陈蓉;张忠东;孟娅妮;;HBV阳性孕妇DC-SIGN/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宫内感染的关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晓捷;高晶;;宫内感染致早产鼠脑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陈倩;孙枫格;;宫内感染459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产科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第一届全国产科主任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董华洁;徐卫;方成;朱丹霞;王冬梅;乔纯;吴雨洁;范磊;李建勇;;磷酸二酯酶7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陈素华;闻良珍;熊锦文;;中药金叶败毒防治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素华;闻良珍;熊锦文;;中药金叶败毒防治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A];首届全国妊娠糖尿病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周世媛;闫英地;田先芝;牛成玲;曹慧莉;;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沈盈;俞惠民;;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宫内感染致新生鼠脑白质损伤的实验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俞惠民;;宫内感染与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克伟;宫内感染:乙肝免疫失败的一大症结[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陈素华 熊锦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金叶败毒可防治宫内感染[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王雪飞 李水根;宫内感染可致早产儿脑瘫[N];健康报;2006年

4 杨骏;抑制磷酸二酯酶-4可提高镇痛药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唐秀娣;宫内感染:乙肝免疫失败的一大症结[N];大众卫生报;2006年

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N];科技日报;2005年

7 张蕊;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无益[N];健康报;2005年

8 雷志勇;生个健康宝宝 孕期检查不能少[N];健康报;2006年

9 武汉同济医学院 金慰鄂;优生杀手   TORCH[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记者 黎蘅 通讯员 徐学虎、袁毅恒、贺小伶、刘丹;错误药流小心终身不孕[N];广州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逸;脑内Toll样受体4信号在宫内感染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周波;磷酸二酯酶与绵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邵中军;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陈黎;HBV宫内感染体外模型的构建及cAMP调控子宫肌细胞COX-2表达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刘玉梅;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早产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中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袁天明;宫内感染/炎症后未成熟脑星形细胞胶质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曹宝花;膜联蛋白V和Fcγ受体Ⅲ在胎盘的分布及其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承海;宿主HLA多态性及病毒基因组异质性与HBV宫内传播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詹灿阳;早期宫内感染对肺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顾绍庆;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天明;宫内大肠杆菌感染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柴月荣;褪黑素对宫内感染胎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3 赵亚娴;褪黑素对细菌脂多糖导致的胎鼠宫内感染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苏海霞;乙型肝炎病毒前C/C和前S/S基因异质性及其与宫内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王欣煜;宫内感染致胎鼠脑损伤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李常虹;LPSp对HBV宫内感染者脐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FN-γ及TLR4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林影;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位变异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及胎盘细胞免疫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慧华;天然免疫因子MBL和Elafin水平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明慧;TLR3在HBsAg阳性孕妇婴儿HBV宫内感染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凯;GL62酵母中表达的人磷酸二酯酶4A活性测定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Acetamide45对酶活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28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28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6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