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由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儿童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对其免疫致病机制虽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很多环节缺乏统一的认识,其具体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CD47又叫整合素相关蛋白(integrin-associated protein,IAP),是一种广泛表达的抗原,存在于所有组织的不同细胞。2005年Olsson等在小鼠模型中发现CD47/SIRPα(inhibitory receptor signal regulator proteinα)可以阻断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并且这种阻断作用与CD47的表达呈正比。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对骨髓巨核细胞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其与CD47的结合与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关,还有下调IL-12(interleukin-12)的作用。IL-4、IL-12是维持Th1/Th2(helper T lymphocyte,Th)平衡的关键因子。因此我们对10例ITP患儿检测血小板和血浆CD47荧光强度、血清TSP-1、IL-4、IL-12水平,旨在研究CD47、TSP-1与ITP的关系,探讨Th1/Th2在ITP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以进一步提高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治疗、评估病情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急性初发ITP患儿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5~12岁,血小板(10~30)×10~9/L,均符合ITP的诊断标准,病程在1周以内。正常对照组选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10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血小板CD47荧光强度和血浆CD47的荧光强度,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检测血清TSP-1、IL-4、IL-12水平。ITP患儿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治疗后采血标准为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以上。治疗方法: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4g/(kg.d)静滴,连用5天;②同时应用地塞米松0.2~0.4mg/(kg.d),连用3~5天后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逐渐减量停药。 结果:1.ITP患儿血小板CD47荧光强度(1947±40)U,较正常对照组(1937±64)U无明显差异(P=0.071,t=0.139)。 2.ITP患儿血浆CD47荧光强度(4021±398)U,较正常对照组(3419±371)U高,差异显著(P=0.003,t=3.496);ITP患儿血浆CD47荧光强度含量治疗后(3743±420)U,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01,t=21.61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1.831,t=0.084)。 3.ITP患儿血清TSP-1含量(185.41±24.91)ng/ml,较正常对照组(154.71±37.71)ng/ml高,差异显著(P=0.046,t=2.148);ITP患儿治疗后血清TSP-1含量(168.15±26.33)ng/m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t=8.46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368,t=0.924)。 4.ITP患儿血清IL-4含量(47.12±6.31)pg/ml,较正常对照组(55.12±6.35)pg/ml低,差异显著(P=0.011,t=2.825);ITP患儿治疗后血清IL-4含量(48.13±6.18)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01,t=6.2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23,t=2.494)。 5.ITP患儿血清IL-12含量(74.97±2.28)pg/ml,较正常对照组(70.70±3.02)pg/ml高,差异显著(P=0.002,t=3.566);ITP患儿治疗后血清IL-12含量(73.40±2.03)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0,t=3.24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31,t=2.347)。 结论:1.ITP发病与CD47、TSP-1有关。 2.ITP患儿Th1/Th2功能异常,Th1处于优势状态。 3.经过治疗ITP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免疫功能有所恢复,但尚未恢复到正常,提示免疫功能紊乱仍然存在,有继续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必要。 4.临床上可将血清中IL-4、IL-12水平作为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游伟文;杜新;张琼丽;陶晓梅;汪明春;;白血病患者Th、Tc细胞IFN-γ、IL-4表达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6期
2 何广胜,邵宗鸿,吴德沛,王秀丽,苗瞄,刘鸿,施均,白洁,孙娟,贾海蓉,钱林生,杨崇礼;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中T辅助细胞亚群的变化[J];现代免疫学;2004年05期
3 张强;翟志敏;李庆;张爱梅;徐修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h1/Th2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8期
4 张敬宇,杨琳,罗建民,董作仁;环孢菌素A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17期
5 曾巧慧;梅志勇;钟凤仪;梁少军;陈环;;白介素12、白介素4及γ-干扰素在过敏性紫癜儿童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小儿血液;2005年06期
6 白松婷;袁志喜;赵晓明;邹湘;盛光耀;;TPO、TSP-1和TGF-β_1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骨髓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年04期
7 李秋,杨锡强,李永柏,王莉佳;过敏性紫癜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03期
8 孟德润,王静波,戴海滨,杨秋霞,蔡莹,李露露,石镌华,卢远清,苏雁华,李福德,王雨青;Th2和Tc2细胞在慢性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年03期
9 李丽;张巧花;侯淑玲;贺建霞;乔丽娟;;三氧疗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h1/Th2细胞亚群漂移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年03期
,
本文编号:
2630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3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