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在小儿哮喘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17:27
【摘要】: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临床常见的危害颇大的慢性疾病。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近年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最重要的免疫学异常是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失衡。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Na?ve T cells)的APC,其在诱导TH1/TH2型细胞反应的平衡和偏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探讨小儿哮喘时DC在诱导TH1/TH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关系,本研究通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联合体外培养诱导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i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发育为DC,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细胞表面分子鉴定,以及检测其分泌的IL-10、IL-12、IL-18和前列腺素E2(PGE2) 等细胞因子水平和DC的免疫诱导功能,为进一步探讨DC在小儿哮喘免疫发病机制及防治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 1.外周血PBMC中粘附细胞在培养12小时后,可见粘附细胞呈圆形。培养3天后观察到胞体出现树突状突起。第4天后,,细胞大多呈悬浮生长,为典型DC外形,贴壁细胞开始均呈集落样生长。培养7天后,培养细胞均匀分散在培养基中。至培养第8天时细胞呈DC外形 WP=10 并继续增殖。 2.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PBMC诱导的DC均表达DC相关分化抗原:CD_{1a}、CD_{40}、CD_{80}、CD_{83}、CD_{86}和HLA-DR,同时不具备其它细胞的分化抗原如CD_{14}、CD_{16}、CD_{19}等,哮喘组CD_{86}和HLA-DR较健康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而CD_{40}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其余CD分化抗原在两组儿童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3.哮喘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DC均能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健康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和健康同种脐带血初始T淋巴细胞强烈增殖。随刺激细胞数目的增加其促增殖作用增强。 4.哮喘患儿血浆及DC分泌的IL-10、IL-12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哮喘患儿血浆IL-18水平明显升高,而DC分泌的IL-18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哮喘患儿血浆及DC分泌的PGE2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5.哮喘患儿血浆和DC分泌的IL12与PGE2存在明显负相关;而与CD86等相关不显著。 综上,从以上1、2和3点充分说明我们成功的培养出了DC细胞。哮喘患儿可通过其DC表面差异表达CD_{40}、CD_{86}和HLA-DR等协同刺激分子,从而使其激发T淋巴细胞的作用增强。哮喘时血浆及DC分泌的IL-10、IL-12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浆IL-18水平升高,DC分泌的IL-18水平降低以及血浆及DC分泌的PGE2水平均明显升高。导致哮喘时TH1/TH2偏移,使TH2型反应亢进,TH1型反应不足,造成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而致哮喘发作。本研究为小儿哮喘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小儿哮喘的防治指出了新的方向。
【图文】:
培养第4天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形态学变化
培养第8天的哮喘患儿外周血DCs形态学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725.6
本文编号:2632339
【图文】:
培养第4天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形态学变化
培养第8天的哮喘患儿外周血DCs形态学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7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著斌,秦永文,沈茜,荆清;明胶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2期
2 陈欣;白介素-12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6期
3 张临友,张学峰;树突状细胞的起源和分化[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3年01期
4 王月丹,谢玮,邱玉华,顾宗江,张学光;细胞因子诱导不同来源的贴壁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5 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记第173次香山科学会议[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年02期
6 吴励;树突状细胞亚群的研究进展[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年03期
7 朱学军,刘志红,刘栋,陈朝红,黎磊石;雷公藤内酯醇对人树突状细胞体外发育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年03期
8 王黎明,陈珊珊,刘艳荣,付家瑜,于弘,李金兰,郭子宽;慢性髓性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0年03期
9 ;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12期
10 蒋东波,李华强,史源,潘捷,沈际皋,姚忠凯,刘萍;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等的调节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2632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323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