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致新生大鼠肺损伤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的研究
【图文】:
高氧暴露对大鼠脾淋巴细胞绝对数具有明显影响,两组间计学意义(F=8.52,P<0.05)。组间比较发现高氧组 1d 至 4d 时脾脏 CD4+绝对值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92,P=0.12;F=3.73,P 7d 时,高氧组脾脏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10.91,P<0.01)。实验 14d 至 21d 时高氧组脾脏 CD4+T 淋巴细胞总数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84,P=0.07;F=1.08,P=0.32)。不同时较发现,对照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绝对数在 14d 时升高达峰值,与 1d 时无统计学意义(F=0.75,P=0.4)。21d 时,对照组脾脏淋巴细胞绝对数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P=0.29)。而高氧组脾淋巴细胞绝对数早期增高达到峰值,与 1d 时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F=18.85,P<0.01组淋巴细胞绝对数开始迅速下降,至 21d 时脾脏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51,P<0.05)。如图 19 所示。
7d 57.28±1.98 61.17±1.5012.58±1.11 13.07±0.5114d 54.65±2.48 53.43±1.47 12.42±0.78 11.77±0.6721d 53.42±2.10 51.85±1.74 12.20±0.98 10.78±0.42D注:与同类别对照组相比,AP<0.01, F=13.39,BP<0.01, F=14.73,CP<0.05, F=8.46DP<0.01, F=10.44分析两组大鼠脾脏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发现,高氧暴露对CD4+、CD8+淋巴细胞比率的影响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促进而后抑制的不同的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在CD4+淋巴细胞百分比方面,实验4d时高氧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迅速升高,,至7d时达到高峰,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39,P<0.01);实验14d时,高氧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开始逐渐降低,至21d时降低至最低点,并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P=0.27)。在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方面,实验4d时,高氧组脾脏中CD8+百分比已有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6,P<0.05);实验7d时,高氧组CD8+百分比开始下降,至21d时,高氧组CD8+百分比进一步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4,P<0.01)。如图20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祝;方芳;冉迎春;敖晓晓;姚兰;许峰;;不同体积分数氧对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状态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全裕凤;郑明慈;张华;张培林;张红;;高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组织中HO-1与iNOS表达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7期
3 党嘉文;孙鸿燕;董文斌;李清平;冯志强;翟雪松;雷小平;;小窝蛋白-1在早产鼠高体积分数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4 陶秋影;李宏彬;;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内毒素性休克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19期
5 张波;卢兆桐;;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特性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6 赵初环;林洁;钱红兰;冯霞飞;张翔;孙成超;;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与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J];中国药业;2011年12期
7 武前枝;张志红;;机械通气肺损伤与ASK1、TLR2/4的关系[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8期
8 任建立;任华;姚建民;;内皮祖细胞在急慢性肺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7期
9 马玉英;赵文鹏;豆周林;王占青;;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早期肺损伤干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1期
10 吕方方;魏路清;;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栋;许峰;方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高氧致幼年鼠肺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谭利平;许峰;匡凤梧;;MAPKs对高氧性肺损伤Aquaporin 5的调控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王丽珍;钱燕;李绍波;罗菁;卢洪胜;翁寿向;;抗氧化剂在新生鼠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党润;许峰;匡凤悟;卢仲毅;王兴勇;;高氧致肺损伤大鼠TGF-β1和MMPs基因表达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岳少杰;王铭杰;刘霜;黄芙蓉;;MK-801对不同高氧暴露时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肺组织p-ERKl/2激活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刘春梅;常立文;刘敬;李文斌;汪鸿;张谦慎;;Notch2、Notch4在新生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明静;王兴勇;卢仲毅;;白藜芦醇甙对内毒素休克肺损伤大鼠TH1/TH2失衡的干预作用[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海斌;王正国;周继红;杨志焕;刘伟雄;贺伟;李晓炎;宁心;;激波传播的三个时段在肺损伤中的作用[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黄新莉;周晓红;范亚敏;凌亦凌;;硫化氢对脂多糖所致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10 阚海东;宋伟民;蒋蓉芳;;室内常见气传真菌对动物肺损伤的实验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志新 达娃旺杰;毒气吸入肺损伤[N];健康报;2004年
2 严佶祺;供肝热缺血时间延长可致肺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琳琳;干细胞有望修复肺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拉扎碱类药预防肺损伤研究近况[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王雪飞 马威 王云彦;SARS病毒如何引发肺损伤[N];健康报;2005年
6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 张荣邋衣晓峰 陈英云 整理;放射性肺损伤机制新解[N];健康报;2008年
7 吴一福;黄芩甙对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高氧复方溶液治缺氧性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吕乃群;抗菌药可造成肺损伤[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杨志臣 杜萍;提高氧气利用效率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瑞艳;硫氧还蛋白对高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茹永新;红景天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损伤干预作用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3 刘洪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4 申翼;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体外循环肺损伤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杨玉花;甲醛吸入染毒致大鼠肺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6 董春山;异丙酚对机械通气肺损伤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张馨木;重组人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明东;JNK通路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丹参酮ⅡA的干预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左伟;核因子—κB活化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马宏博;扶正排毒液治疗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军;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在高氧肺损伤中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2 聂川;未成熟新生鼠高氧肺损伤超微结构改变及TGFβ_1的表达[D];暨南大学;2003年
3 陈静;N-乙酰半胱氨酸对新生大鼠急性高氧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05年
4 姜娜;高氧对早产大鼠肺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表达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潘佳容;依达拉奉对新生大鼠高氧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06年
6 袁玉峰;VEGF对新生大鼠慢性高氧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07年
7 徐洪涛;新生鼠高浓度氧肺损伤机制及临界值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8 李存友;盐酸与胃蛋白酶单肺误吸导致对侧肺损伤的对比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马辉;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钟琳琳;生存素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中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5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3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