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不同类型罕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产前诊断及ZAP70缺陷病的免疫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13:11
【摘要】:第一部分不同类型罕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产前诊断分析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罕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的产前诊断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至2017年进行产前诊断的4个家系5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进行羊水脱落细胞、脐带血基因检测及出生后基因复核的过程,并通过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分析、TCRVβ亚家族克隆谱、TREC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其进行免疫学功能评估。结果:(1)4个家系分别为IL-2RG(家系1:c.562CT,p.Q188X;家系2:c.725GA、p.W237X)、RAG1(家系3:c.2168CT,p.A723V;c.2275CT,p.R759C;c.3020AG,p.N1007S)和IL-7Rα(家系4:IVS4+1GA;c.638CT,p.R206X)基因突变,父母一方或双方为携带者;(2)经过羊水脱落细胞检测,5例高危儿中3例为正常基因型,1例为携带者,1例为缺陷患儿;(3)3例正常基因型高危儿出生后现均体健,1例携带者进一步行脐带血检查、生后基因复核,以及免疫学功能评估,均提示正常,与羊水脱落细胞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羊水脱落细胞检测在SCID的产前诊断中准确性较高,但当先证者为复合杂合突变时,我们在对高危儿进行羊水检测后额外进行了脐带血检测以除外羊水中母体组织细胞污染。X连锁疾病可同时行性别筛查协助基因检测。所有高危儿在出生后均应行基因复核及免疫学功能评估,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第二部分ZAP70缺陷病的临床、免疫学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目的:详细描述了中国首例ZAP70缺陷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扩展了ZAP70缺陷病的表型谱。方法:该患儿是一名7个月大男孩,于2016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我们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了采集,并对淋巴细胞的亚群进行分析,同时对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学功能学评估。结果:该患儿有早发及反复的感染,但其生长发育正常,故提示为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同时该患儿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表现,包括湿疹样皮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及难治性腹泻,提示T细胞免疫耐受功能受损。免疫学分析结果提示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选择性缺失,CD4+T细胞对PHA刺激及CD19+B细胞对PWM刺激均无反应。CD4+T细胞亚群分析显示,患儿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对患儿进行基因及蛋白表达分析,发现ZAP70基因新型复合杂合突变(c.598-599del CT,p.L200fs X28;c.847CT,p.R283X),ZAP70蛋白检测提示表达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结论:本文从临床和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首例ZAP70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临床表现为早发严重感染合并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过度炎症的婴儿,免疫表型为选择性CD8缺乏,应进行ZAP70缺陷病的筛查。
【图文】:

家系图,家系图,高危儿


图 1.1 4 个 SCID 家系图谱Figure 1.1 Family trees of four families2.2 高危儿基因检测结果2.2.1 羊水脱落细胞基因分析高危儿 1 来自家系 1,高危儿 2 和高危儿 3 来自家系 2,高危儿 4 来自家系 3,高危儿 5 来自家系 4,如图 1.2 所示,4 例高危孕妇羊水脱落细胞分析为高危儿 1、高危儿 2 和高危儿 3 为正常基因型胎儿,高危儿 4 为缺陷胎儿,与其先证者基因型完全相同,高危儿 5 为正常携带胎儿。缺陷胎儿基因诊断结果均经双向重复测序 2 次以上。

高危儿,基因诊断


22图 1.2 5 例高危儿基因诊断结果图 A 为高危儿 1、2、3、4 羊水脱落细胞基因结果,高危儿 1、高危儿 2 及高危儿 3 均提示 IL-2RG 相应位点无突变,,高危儿 4 提示 RAG1 基因 3 个位点突变(1()2)(3),与先证者完全相同;图 B 为家系 4 父母 IL-7Rα相应位点基因测序及高危儿 5 羊水脱落细胞、脐带血和出生后全血基因结果,提示其为杂合携带者,仅携带母亲来源致病位点Figure 1.2 The sequencing figures of five high-risk fetus2.3 免疫学功能评估2.3.1 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雨;杨涛;;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年04期

2 赵书一;张晓霞;张海鹏;韩冰;;产前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36期

3 钱欣;王建莉;;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方法及其进展[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4年03期

4 张胜利;朱宝生;;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检测及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5 罗晓波;安云飞;赵晓东;;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1例分子与临床特征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3年05期

6 张志勇;张翠;吴俊峰;赵晓东;赵耀;蒋利萍;杨锡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高危儿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11期

7 黄礼彬;张丽丹;柯志勇;徐玲玲;刘茵;王卓;罗学群;;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02期

8 蒋利萍;杨锡强;;自身免疫性淋巴增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6期

9 李成荣;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11期

10 张志勇;赵晓东;王墨;于洁;安云飞;杨锡强;;白介素7受体α基因缺陷导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2645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45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