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9:05
【摘要】: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功能的障碍。为了研究ADHD的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的大脑机制并对其进行认知的客观评定,本研究在神经功能成像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为ADHD认知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较为可靠的评价指标。 方法: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行为学对7-9岁ADHD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一、冲突监测(ERP和行为学研究):31例ADHD(平均年龄8.32±0.92岁)和37名正常对照组儿童(平均年龄8.03±0.67岁)完成空间Simon-Stroop任务,采用128导高密度脑电系统记录ERP,同步记录行为学数据,分析额部-中央部N2波、脑电源密度的主效应和组间差异; 二、反应抑制:1、行为学研究:38例ADHD(年龄8.14±0.91岁)和38名正常对照组(年龄8.03±0.68岁)完成跨通道停止信号任务(cross model stop signal task),通过比较停止信号反应时间(SSRT)的组间差异,探讨ADHD的反应抑制和表现监测功能障碍;2、fMRI研究:23名ADHD(9.2±3.9岁)和23名正常对照组(9.4±5.2岁)完成持续性操作任务(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通过比较抑制条件的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信号的组间差异,探讨ADHD参与反应抑制的脑区的功能异常。 结果:一、冲突监测:当接受Simon不一致和Stroop不一致刺激时,ADHD的反应正确率(Simon, 0.78±0.14; Stroop, 0.85±0.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imon, 0.86±0.09; Stroop, 0.93±0.08);额-中央部的N2波组间比较提示不一致刺激下,ADHD(Simon,-5.51±3.02μV;Stroop,-6.40±2.99μ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imon,-8.16±2.25μV;Stroop,-8.22±2.69μV);源分析显示ADHD的前额叶皮质激活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二、反应抑制:当完成Stop-Signal任务时,ADHD的SSRT明显延长(ADHD, 426.41±92.11ms;正常对照组,373.34±72.73ms);当完成CPT任务时,前额叶、前扣带回皮质激活明显减弱,小脑、中央后回等运动区皮质出现代偿性激活增强(p0.05)。 结论:一、ADHD在完成空间Simon-Stroop任务时,由于前额叶皮质的活动降低,无法将反应干扰与刺激-反应逻辑编码概念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伴有对“无关”信息的滤除不足,从而发生输出层的错误,导致被试者错误率增加,表现出冲突监测功能障碍; 二、ADHD在完成Stop-Signal任务时,停止加工和执行加工发生时间上的分离,导致ADHD无法抑制执行冲动,表现多动冲动症状,同时存在表现监测能力障碍;ADHD完成CPT任务时,fMRI结果组间差异提示ADHD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由于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发育迟滞引起; 三、本研究中的Simon-Stroop不一致N2波幅、Stop-Signal中SSRT、CPT任务中fMRI成像可为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指标。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组间,空间


正式实验刺激分为 2 组,每组 144 个刺激,根据被试者的配合情况适当在组间给予休息(见图1)。图 1 空间 Stroop 和空间 Simon 整合任务示意图

电极,脑电,成组设计,行为学


图 2 128 导脑电记录电极与主要分 脑电源分析方法脑电源分析采用 EGI 的 GeoSource 软件对脑电用线性逆解方法(LAURA),根据 N2 波峰值获过成组设计分析 ADHD 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脑电活结 果行为学结果在完成 Simon-Stroop 任务时,两组被试都表现,即在刺激-反应和刺激-刺激两个水平上,一致刺短,反应正确率较高。组间分析显示,,ADHD 相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49.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雪屏;李雪荣;苏林雁;杜亚松;;ADHD的遗传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刘津;王玉凤;;父母培训对共患ODD与ADHD儿童的疗效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刘军;苏林雁;杜亚松;吴永刚;;伴或不伴多动的ADHD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林海中;费敏华;;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ADHD[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苏林雁;高雪屏;罗学荣;张纪水;谢光荣;;CCMD-3ADHD诊断标准用于儿童多动症[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吴增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综合干预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冯军坛;朱彦丽;王立文;吕凌云;崔雯;李尔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睡眠结构的研究[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程嘉;王玉凤;;正常儿童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姿势发育比较初探[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赵爱玲;高雪屏;苏林雁;;ADHD与多巴胺D_4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王晓笳;陈中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质量初探[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 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须早期发现与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杨建平 张惠清 都萍 王慧琴 张惠清 席卫平;你的宝宝健康吗?[N];山西日报;2003年

3 文艳;关注孩子精神健康[N];西安日报;2004年

4 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汤世明;多动症影响孩子一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金振蓉;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6 白剑峰;我国精神疾病居疾病总负担之首[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罗秋燕;靳三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刘莉莉;SKF-81297对ADHD动物模型SHR大鼠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钱英;学龄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的引进及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D];北京大学;2008年

4 徐谦;孔圣枕中丹改善SHR大鼠注意缺陷和冲动的多巴胺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杨闯;α_4β_2烟碱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模型-SHR大鼠非选择性注意、记忆、行为及α_4β_2烟碱受体表达影响的对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菲;推理与决策中的冲突监测加工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冯军坛;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结构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王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4 宫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用利他林前后P300波形变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朱迎春;8-12岁儿童气质的病例对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刘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及适应行为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7 丁俊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血清铁蛋白、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欧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血中红细胞膜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潘学霞;整合视听持续测试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宏革;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神经心理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8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48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