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尿微量蛋白检测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意义及低分子肝素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5-14 20:58
【摘要】: 目的: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其中肾脏损害是最重要而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其病程和远期预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对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89例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β2-微球蛋白(p2-MG)的阳性率检测,分析尿微量蛋白在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观察89例HSP患儿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对89例HSP患儿于入院次日取晨起新鲜中段尿5ml送检,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尿p2-微球蛋白(p2-MG)含量。同时做尿常规、3hAddis计数(定量尿中红、白细胞及管型数)及其它常规检查等。被检患儿肾功、24h尿蛋白均正常,比较尿MA、尿p2-MG、尿常规、3h Addis计数及尿微量蛋白2项指标中有1项或2项异常的阳性率。89例患儿中复发的4例,均在半年内,为感染或过敏引起。 (2)对89例患儿在血小板计数及血凝常规正常,临床无内脏出血的情况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HSP,低分子肝素用量为60-100iu/kg.d,每天1次,上臂外侧皮下注射,连用7-10天。同时给予禁异种蛋白饮食,常规抗过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对症治疗,有临床感染征象者予抗感染治疗,有腹型、关节型、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均给予激素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三组间尿MA、尿p2-MG的含量,及治疗前后Addis计数、尿常规异常例数,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10天和治疗7天尿MA、β2-MG, Addis计数,尿常规的变化;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皮疹等不良反应,积极对症治疗。其中院内感染3例,1例皮疹反复,经治疗后皮疹消退,最后均治愈出院;3例患儿行肾活检,根据其病理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结果: (1)①尿常规阳性率为23.6%,尿Addis计数异常的阳性率为29.2%,尿微量蛋白2项指标中有1项或2项异常的阳性率(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为74.2%,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两项指标(P0.01);66例尿微量蛋白异常的患儿中,有50例尿常规正常,提示即使尿常规阴性,早期肾损伤已经发生了。②尿MA阳性率为60.7%,尿p2-MG的阳性率为34.8%,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74.2%高于尿MA、尿p2-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MA阳性率高于尿p2-MG(p0.05),提示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且早期肾损害以肾小球为主。 (2)①HSP患儿尿MA、β2-MG治疗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尿MA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尿p2-MG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p2-MG下降最明显(p0.01);但治疗后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常规治疗前异常例数为21例(23.6%),治疗后异常例数为10例(11.2%);Addis计数治疗前异常例数为26例(29.2%),治疗后异常例数为14例(15.7%),治疗后异常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③治疗10天尿MA、尿β2-MG、Addis计数下降及尿常规好转的例数均较治疗7天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1)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HSP患儿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指标;联合相关蛋白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尿微量蛋白改变以MA升高为主,表明早期肾损害以肾小球为主。 (2)低分子肝素能显著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减轻HSP患儿的肾损伤,对HSP引起的肾损害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继红;;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4期

2 马楚钿;饶理强;;低分子肝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3期

3 罗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0期

4 滕海英;曹丽霞;戴亚军;王卫红;;低分子肝素联合波立维治疗急性脑梗死131例疗效观察[J];中国病案;2011年08期

5 李剑;刘大勇;李学庆;;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6期

6 徐春霞;;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1年18期

7 李春海;;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NSTE-ACS的疗效观察[J];云南医药;2011年03期

8 王立军;;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2期

9 范例;陈寒萼;严毓勤;;不同的尿微量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9期

10 田长明;李树仙;;红花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群;庞雅桢;李红梅;;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对高粘血症治疗作用疗效比较[A];全国第三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席宏巍;;低分子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尽义;贾永林;景黎君;鲁晶晶;韩瑞;彭涛;张博爱;贾延R,

本文编号:2663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63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