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鼠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巨噬细胞表面CD163及血中sCD163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21:45
【摘要】: 目的:新生儿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高,容易引发败血症,且病死率很高。防治败血症的发生仍是目前全球性的难题。固有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一员,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到感染的预后。CD163分子是特异性存在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在感染性炎症过程中,介导LPS内吞和抗炎因子释放,起到抗炎作用。它还能脱落至血循环中,成为sCD163,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鉴于此,我们建立新生大鼠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模型,分析巨噬细胞表面CD163表达情况以及血浆中sCD163水平的变化,来探讨CD163在败血症中的作用机制,并尝试寻找一种新的诊断败血症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无特定病原体(SPF)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15-20g,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只。所有动物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入不同的时间点,即实验后第2、4、6、12、24、48小时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均为6只SD大鼠。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E.coli)建立实验组败血症模型;对照组则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各目标时间点麻醉动物后,心脏取血,再取肺脏和肝脏备检测用。将所取的肺脏和肝脏进行巨噬细胞CD163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血浆中的sCD163进行ELISA检测分析。 结果:1.实验组新生大鼠肺组织和肝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CD163各时间点表达水平,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2.实验至2小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及肝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CD16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实验4小时及以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组各时间点sCD163的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实验第2小时,对照组和实验组血中sCD163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实验的进展,对照组和实验组血中sCD163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1.在新生大鼠大肠埃希菌败血症过程中,巨噬细胞表面CD163和血浆中sCD16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提示CD163在败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新生大鼠肺脏和肝脏巨噬细胞表面CD163分子表达水平,随着败血症进展,呈时间依赖性下降,提示巨噬细胞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机体受损加重。3.新生大鼠血中的sCD163水平,随着败血症的进展逐渐上升,提示机体由促炎反应渐变为抗炎状态。4.新生大鼠巨噬细胞表面CD163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间接的反映了感染后机体病情变化及预后,据此尝试寻找一种新的诊断败血症标志物的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22.1
本文编号:2665677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永华,蒋建新,谢国旗,刘大维,周继红,朱佩芳;内毒素血症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CD14和清道夫受体的表达[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本文编号:2665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656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