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21 18:57
【摘要】: 前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围生期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引起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它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凋亡作为神经元的主要死亡方式之一在HIE的迟发性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抗凋亡治疗可能成为临床治疗HIE的重要手段。胰岛素(insulin,IN)对成年大鼠局灶和全脑缺血性脑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最近又发现它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PI-3)途径减轻培养神经元凋亡。我们给HIE新生大鼠脑室内注入胰岛素,观察其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抗凋亡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胰岛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凋亡影响的病理观察 参照Rice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14只HIE大鼠随机分为胰岛素干预组和对照组。模型制成后2小时干预组侧脑室注入小剂量胰岛素(1.0IU/kg),对照组脑室内注入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缺氧缺血后24小 — —%————M—— 时,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各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侧脑室 注射后卯分钟断尾取血 100 VI左右,用微量血糖测定仪测血糖。 第二部分:不同剂量胰岛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参照Roe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32只HIE大鼠随机分为 小剂量胰岛素组、中剂量胰岛素组、大剂量胰岛素组和对照组。模型制成后2 小时仅脑室内分另注入刁剂量门刀IU/k)、中齐量(25fo71’g)、大齐量(5刀n川唱) 三种剂量的胰岛素和等体积PBS。缺氧缺血后24小时处死动物,取损伤侧脑组 织制成石蜡块,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比较各组皮质和海马部位神经细胞凋 亡情况,深入探讨胰岛素在HIE中的抗凋亡作用。侧脑室注射后90分钟断尾取 血 100 pl左右,用微量血糖测定仪测血糖。 第三部分:不同剂量胰岛素对Hill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影响 参照uce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24只HIE大鼠随机分为 小剂量胰岛素组、中剂量胰岛素组、大剂量胰岛素组和对照组。模型制成后2 小时仅脑室内分另注入刁剂量门刀IU/k)、中齐量(2.seq)、大齐量(5刀n川唱) 三种剂量的胰岛素和等体积PBS。缺氧缺血后24小时处死动物,取损伤侧新鲜 脑组织,采用 Western一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 Caspase—3 P20亚单位表达情况, 研究胰岛素可能的抗凋亡机制。 结 果 1.脑室内注入PBS的新生大鼠脑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在皮质、海马、纹状 体部位可见较多典型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而脑室内注入小剂量胰岛素的大鼠脑 组织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稀疏分布。 2.TUN’EL染色并计数凋亡细胞结果:皮质部位:小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56, 25)显著少于对照组(12.50,74)(P==0刀of);中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39, 48)显著少于对照组u二0刀of);大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274,259)显著 多于对照组(P—0刀09);中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小剂量胰岛素组u ==0007)。海马部位:小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l,13)显著少于对照组(30, 13)(尸=口刀02);中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13,吕)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 3 — ———————————M 大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k.50,15)显著多于对照组(尸一0刀of入 中剂量胰 岛素组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小剂量胰岛素组(尸=0刀08人 3.血糖检测结果:小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5.54士0.3 Inunol儿)与对照组(5.56 土0.27。of/L)无显著差别(P=0.934);中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4.80土 0.62nun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刀02);大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190土 0.听no几)显著低于对照组(P=0刀co)。 4.C8spssc一3检狈结果:各组 C8spssC 一3 p20亚单位*值比较:大齐量胰岛 素组o值(7.680,11.6100)与对照组(8.4750,7.7700)相比,无显著差别(P ==l刀);中剂量胰岛素 ID值门刀1,2.5775)显著低于对照组(P==0刀06);小 剂量胰岛素组o值(2275,3.2475)显著低于对照组(P==0刀16);中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吐尔逊古丽;;纳洛酮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0期

2 胡明英;邓进巍;王晓莉;;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组织学及远期行为学的改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4期

3 赵小朋,柳国胜;1,6-二磷酸果糖对缺氧缺血性心、脑损害的保护作用(综述)[J];暨南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柴斌英,刘家浩;中医药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J];医学综述;2005年04期

5 汪吉梅!150001,米延!150001,赵达亚!150001;镁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04期

6 李茹琴,刁敬军,魏克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凋亡[J];小儿急救医学;1999年02期

7 安仁哲,申英姬,尹永日,李红子;MK80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年02期

8 王来栓;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J];河南医学研究;2000年02期

9 曹艳华,白晓玲;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10 王莉;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预后预测[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喻道元;金宝山;陈涛;陈金华;李先松;陈佳君;庞君娥;;高压氧治疗在颅脑损伤康复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须辉;吴永波;李根明;;神经源性肺水肿24例尸解资料分析[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3 陈宝君;何金彩;林燕;;不同部位脑损伤对表情认知的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韩玉霞;魏欣冰;丁华;辛华;;绞股蓝皂苷对谷氨酸所致脑组织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高武红;邱久军;;高危儿神经发育监测临床研究[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丁平;王敬群;;早期干预促进脑损伤康复,减少脑瘫的发生[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克洪;李景琦;余丹;;探讨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A];首届全国脑外伤治疗与康复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8 叶滨宾;;新生儿常见脑损伤的影像、病理与临床预后[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晓江;;糖尿病脑梗塞后脑损伤产生的机制及其干预的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10 岳少杰;罗自强;冯德云;伍赶球;;c-fos基因在清开灵抗谷氨酸神经毒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A];中西医结合第九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儿童医院 蒋莎;宝宝“力气大”提防脑损伤[N];大众卫生报;2009年

2 何松明;脑损伤儿一定会残疾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王娅妮;别把孩子脑损伤误当缺钙治[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记者 曹继军;复旦脑科学研究成果为脑损伤治疗打开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9年

5 赵会中;脑损伤孩子的家庭训练[N];健康报;2006年

6 匡远深;治脑损伤可用骨髓细胞[N];健康报;2003年

7 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脑损伤”患者要多抚触[N];健康时报;2008年

8 由广旭;周琴;李卫平等;乌苏里藜芦碱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电针预处理可预防并保护缺血所致脑损伤[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陈里予;宝宝“感冒” 警惕流脑[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相名;缺血性脑损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刘玲;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王霞;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D];中南大学;2003年

4 胡勇;别嘌呤醇和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廷富;脑损伤基因差异表达与损伤时间推断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6 马正良;羟丁酸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何黎民;头颈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及颅脑直接冲击伤致伤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8 刁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彭U

本文编号:2674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74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