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双歧杆菌与蒙脱石散及联合低乳糖饮食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5-25 15:25
【摘要】:目的:观察及对比双歧杆菌、双歧杆菌联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与蒙脱石散联合低乳糖饮食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措施,期望对临床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按照拟定的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选取病例,共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医院的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15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上述患儿分为3组,分别为双歧杆菌组、蒙脱石散组、低乳糖饮食组,每组50例,每组均予补液、退热等常规治疗,其中双歧杆菌组加用双歧杆菌口服,蒙脱石散组予以口服双歧杆菌及蒙脱石散,低乳糖饮食组在口服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基础上再辅以低乳糖饮食。观察三组的疗效、病程、伴随症状好转时间等,综合分析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各组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蒙脱石散组(84%)、低乳糖饮食组(90%)总有效率均高于双歧杆菌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乳糖饮食组总效率高于蒙脱石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住院天数及排便性状好转天数:双歧杆菌组(5.04±1.03天)的平均住院天数较蒙脱石散组(4.68±0.71天)长,且两组的住院天数均大于低乳糖饮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4.34±0.92天);双歧杆菌组便性状好转天数(3.08±0.97天)大于蒙脱石散组(2.66±1.10天),两组均大于低乳糖饮食组(2.26±0.88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发热好转天数、呕吐持续天数:低乳糖饮食组的发热好转天数(2.44±0.88天)和呕吐持续天数(2.03±0.76天),小于蒙脱石散组发热好转天数(2.83±0.83天)和呕吐持续天数(2.38±0.68天),两组均小于双歧杆菌组发热好转天数(3.12±0.78天)和呕吐持续天数(2.72±0.7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排便次数比较:各组入院前三天排便次数均小于住院前排便次数,且每日呈下降趋势,其中低乳糖饮食组排便次数下降趋势最大。比较入院第三天的排便次数,蒙脱石散组(1.86±1.26次)较双歧杆菌组(2.04±1.69次)少,低乳糖饮食组(1.76±1.78次)较蒙脱石散组、双歧杆菌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年龄段总有效率比较:双歧杆菌组、蒙脱石散组、低乳糖饮食组2岁以上的患儿总有效率(86.70%,90.00%,94.40%)均大于2岁以下患儿总有效率(60.00%,80.00%,81.3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患儿中2岁以上总有效率(90.70%)大于2岁以下的总有效率(7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儿均未发生皮疹、顽固性便秘等不良反应。结论:1.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时,双歧杆菌联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联合蒙脱石散再辅以低乳糖饮食均可以缩短轮状病毒肠炎的病程,缩短发热、呕吐时间,改善排便性状。而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2.三种治疗方式均可以减少患儿入院前三天排便次数。3.双歧杆菌、蒙脱石散、低乳糖饮食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时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赵莉;;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儿科最常见3种不同类型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年02期

2 顾冬云;陈志宏;黄蕴;赵映敏;;去乳糖饮食和口服葡萄糖酸锌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年19期

3 郭晓明;徐珊;康安;汪受传;;轮状病毒感染继发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3年05期

4 魏健;黄波;赵琳;王世超;郭霞;;无乳糖奶粉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3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16期

5 李明阳;赖富饶;陈则华;;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及抗菌性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年09期

6 骆仕君;;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1年03期

7 杨艳梅;李霞;杨慧;钱渊;张又;霍岩;方荣祥;陈晓英;;A组轮状病毒多个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的串联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检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1年01期

8 郭政立;;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7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年19期

9 王树坚;;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44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1期

10 魏升云,张淑珍,方鹤松;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680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80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c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