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目前,临床上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需要有效的氧疗,但选择何种氧疗方式仍尚存争议。本研究通过观察肺泡-动脉氧分压差(differential pressure of alveoli-arterial oxygen,P(A-a)O_2)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PaO_2/FiO_2),评估该指标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价值;并评价患儿面罩吸氧、无创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非肺部感染患儿30例;观察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90例。观察组患儿(1)根据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分为观察组A(15分)、观察组B(15分),每组45例,监测P(A-a)O_2和PaO_2/FiO_2。(2)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三组:面罩吸氧组、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每组30例。监测入院时、治疗1h、3h、6h、12h、24h及36h后的各时点P(A-a)O_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和PaO_2/FiO_2、生命体征、血清炎症因子;检查氧疗前后肺功能及通气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预后。结果:1.观察组A组、B组患儿的标准化P(A-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组、B组患儿的标准化PaO_2/FiO_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氧疗患儿入院时标准化P(A-a)O_2、PaO_2、PaCO_2、SpO_2和PaO_2/FiO_2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6h后,三组患儿的P(A-a)O_2、PaO_2、PaCO_2指标下降最为明显,而PaO_2/FiO_2和SpO_2水平上升明显,其中无创通气组及气管插管通气组与面罩吸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氧疗患儿于入院时生命体征监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治疗36h后的生命体征改善最明显,各时点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无创机械通气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面罩吸氧疗组的5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低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的86.67%,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氧疗患儿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FEV1)肺功能指标氧疗结束后明显升高,但面罩吸氧疗组的上升水平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无创机械通气组各指标的上升水平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氧疗患儿入院时与治疗后各时点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及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治疗后12h、24h及36h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面罩吸氧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7.面罩吸氧组、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6%)、(6.66%)、(49.97%),撤机成功率分别为(50.00%)、(90.00%)、(70.00%)。无创机械通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面罩吸氧疗组比较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创机械通气组的撤机成功率明显优于面罩吸氧疗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13);虽然无创机械通气组的撤机成功率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并发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动态监测P(A-a)O_2和PaO_2/FiO_2有助于评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疗效的重要辅助指标。2.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早期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更有助于改善患儿肺部的氧合状态,促进肺功能恢复,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泽亚;秦月兰;祝益民;潘小季;周煦;谭玉婷;刘艳辉;;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观察:一项286例患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年01期
2 马绍磊;王宇杰;曹权;左祥荣;;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年06期
3 李丽娟;林江涛;刘国梁;苏楠;陈新旺;;动态监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在重症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J];国际呼吸杂志;2015年24期
4 江颖仪;曾勉;李德宪;;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痰MMP-9与TIMP-1水平变化及对病情判断的评价[J];新医学;2015年10期
5 高金丹;方强;苏群;;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年08期
6 胡笑明;黄德辉;刘衬云;谢海辉;詹长春;;氟比洛芬酯对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心肌损伤与肺换气氧合功能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5年15期
7 郝现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不同吸入氧浓度对小儿肺炎患者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年14期
8 卢秀兰;仇君;祝益民;陈鹏;刘潇;刘萍萍;左超;唐亮;肖政辉;;儿童死亡风险评分和小儿死亡指数评分在危重患儿病情评价中的效能[J];中华儿科杂志;2015年05期
9 陈嘉慧;印根权;余嘉璐;邓力;;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08期
10 任明星;薛国昌;沈琳娜;夏欢;宋月娟;曹丽;;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玲;;小儿科重症肺炎46例分析及预防[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健容;NCIS评分和PRISMⅢ评分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比较[D];石河子大学;2014年
2 李雪静;肺炎支原体外毒素CARDS TX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崔兆芳;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高频振荡通气时机及早期氧合参数监测意义的探讨[D];青岛大学;2013年
4 陈玲玲;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林明珍;安徽地区原因不明肺炎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
本文编号:
2685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8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