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21:37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表达特点已成为RDS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报道。该文旨在探讨中国早产儿SP-A基因型的表达特点,以及SP-A等位基因与RDS风险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RDS发病机制,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已确诊RDS的早产儿为实验组,因早产寄养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抗凝静脉血2mL,采用SSCP方法检测SP-A基因6A2、6A3、1A0、1A1。结果SP-A1等位基因6A2、6A3的分布频率在RDS组分别为0.50、0.056,在对照组分别为0.214、0.107;SP-A2等位基因1A0、1A1的分布频率在RDS组分别为0.722、0.667,在对照组分别为0.679、0.821。两组比较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现象(P0.05),而6A3有低表达倾向(P0.05);而SP-A2等位基因1A0、1A1的分布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SP-A等位基因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在32周的早产儿,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现象(分布频率0.56,0.15,P0.05)。男婴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倾向(P0.05)。结论在该组正常早产儿人群中SP-A1等位基因6A2、6A3均为低频率分布,SP-A2等位基因1A0与1A1均为高频率分布,1A0、1A1的高表达为该组早产儿基因分布的特点;在RDS患儿中,SP-A1等位基因6A2有高表达,提示6A2可能为RDS的易感基因。
【图文】:

琼脂糖凝胶电泳,等位基因,PCR扩增,早产儿


  图4 SP-A2等位基因1A1经PCR扩增后在2%琼脂糖凝胶电泳上的表达1.3. 5 统计学处理  基因表达的结果以阴性、阳性表示,两组间基因表达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实验结果2. 1 正常早产儿SP-A等位基因分布特点28例正常早产儿, SP-A1等位基因6 A26例(6/28),频率为0. 214, 6A33例(3/28),频率为0. 107,6A2高于6A3,均在0. 25以下; SP-A2等位基因1A019例(19/28),频率为0. 679, 1A123例(23/28),频率为0. 821, 1A1较1A0略高,分布频率均大于0. 65。2. 2 RDS患儿SP-A等位基因分布特点18例RDS患儿, SP-A1等位基因6A29例(9/

频率图,等位基因,对照组,早产儿


率为0. 722,与对照组(0. 6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 1A112例(12/18),频率为0. 667,比对照组(0. 821)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图5)。图5 SP-A等位基因在RDS、对照组的分布2. 3 高危因素对RDS与SP-A等位基因关系的影响胎龄<32周的早产儿, SP-A等位基因的分布在RDS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所测四个等位基因(6A2,6A3,1A0,1A1)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胎龄>32周的早产儿, 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为5例(5/9),在对照组为3例(3/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晓光,罗先琼,杨琳琳,陈运彬,张小庄,赵庆国;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4期

2 陈幽;韩玉昆;叶贞志;卢光进;;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凤春,赵永慧;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3年04期

2 初清,万代红,丁艳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翟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韩庆华;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不同胎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刘智屏;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后多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4年06期

2 吴玲;肺透明膜病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响因素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4年05期

3 陈运彬,吴婕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1999年04期

4 周晓光,罗先琼,杨琳琳,陈运彬,张小庄,赵庆国;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亮;于凤英;吴红敏;;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呼吸窘迫综合征[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年05期

2 孔梅;;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中表面活性蛋白[J];国际儿科学杂志;1992年01期

3 高建慧;张宗华;李瑞;;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体会(附二例报告)[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4 邢泉生;体外循环与肺表面活性物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年03期

5 韩晓玲,唐燕;早产儿早期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年05期

6 俞志凌,薛辛东;肺顺应性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1期

7 王晓蓉;机械通气治疗西宁地区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会[J];高原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8 聂振红;张毅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X线影像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9 莫炜明;;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年08期

10 李雁翎;;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逸;俞惠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黄雷;童凡;施丽萍;;选择性剖腹产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狄军波;陈益平;石海矾;张桂莲;陈一华;徐志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麻疹并发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陈安;施丽萍;郑季彦;杜立中;;(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莉亚;陈素萍;;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联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黄雷;童凡;施丽萍;;选择性剖腹产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狄军波;陈益平;石海矾;;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麻疹并发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翁淑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和X线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马晓路;罗芳;程晓英;施丽萍;杜立中;;浙江省晚期早产儿临床资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杜立中;;标准化的新生儿急诊处理项目(ACORN)在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实施经验[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璐;早产宝宝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N];保健时报;2009年

2 保健时报实习记者 李清柳;早产宝宝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N];保健时报;2007年

3 袁俊荣;新生儿低血糖损害脑细胞[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印高乐;剖腹产新生儿患肺部疾病比例高[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韩咏霞;糖尿病母亲妊娠须防新生儿低血糖[N];中国妇女报;2006年

6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 周俐媛;早产儿 早干预[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吴一福;双(多)胎试管婴儿脑性瘫痪发生率高[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李敏 朱义杰 李世刚;香丹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陶芳芳 何振娟;超低体重早产儿救治要点[N];健康报;2010年

10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方元勋;剖宫产致新生儿呼吸窘迫增多[N];健康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俞志凌;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3 雷立华;幼年大鼠慢性缺氧再氧化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4 张丽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道清洗液中中性粒细胞上CD11b/CD18和其配体sICAM-1水平变化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5 徐益萍;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79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6 孙逸;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7 黄珊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盐酸氨溴索的抗氧化效果[D];暨南大学;2009年

8 李征;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吴静媛;固尔苏不同使用策略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连文喜;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5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85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