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中国河南等四省HIV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耐药基因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08:37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形势日益严重,艾滋病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妇女感染人数日益增加,HIV阳性孕妇也随之增多。而HIV阳性妇女又可以通过怀孕、分娩和哺乳等环节把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导致婴幼儿感染及早亡。因此,HIV阳性孕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于自身免疫状况的改善,而且对于预防母婴传播都有重要意义。孕妇的基线耐药基因型对于孕妇抗病毒药物方案和母婴阻断方案的选择均是重要的本底信息。 迄今还没有中国HIV阳性孕妇基线耐药基因型的报道,本研究对中国河南等四省部分地区HIV阳性孕妇的基线耐药基因型进行检测,旨在了解和掌握我国阳性孕妇中HIV-1耐药突变的类型、流行状况等,为HIV母婴阻断用药方案的选择和阳性孕妇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HIV母婴传播的严重性,目前已经有不少药物方案被用于HIV母婴阻断,阻断用药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率,但是也会引发母亲和婴儿的耐药突变,有关阻断用药对于HIV阳性孕妇耐药基因型的影响的研究迄今在国内还没有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对HIV阳性孕妇服用阻断药物方案sdNVP和ZDV-sdNVP后的耐药基因型变化进行研究,从而研究不同的阻断用药方案对HIV阳性孕妇的耐药基因型产生的影响。同时我们对阻断用药的孕妇所生的婴儿进行早期诊断,并对其中的阳性婴儿进行耐药基因型测定,比较这两种阻断药物方案sdNVP和ZDV-sdNVP的母婴垂直传播率的差异以及婴儿耐药基因型的差异。 研究对象及样本 1.2005-2007年参加“艾滋病母婴传播模式及综合预防策略研究”的广西,云南,新疆,河南四个省份10个区县的没有用药史的HIV阳性孕妇181例,经WB试验确证为阳性,其中河南33例,广西55例,云南37例,新疆56例。采集受试者基线全血和血浆样本(服用阻断药物之前)。其中有阻断用药背景资料的孕妇80例,sdNVP药物阻断组62例,ZDV-sdNVP药物阻断组18例。 2.80例有阻断用药背景资料的孕妇,在产后3个月随访到59例,采集其全血和血浆样本,其中sdNVP药物阻断组43例,ZDV-sdNVP药物阻断组16例。 3.有阻断用药背景资料的80例孕妇所生婴儿的80套干血斑系列样本(2d,1m,3m,6m)。 研究设计及方法 1.用Cobas(Roche)和FACSCount(BD)方法分别测定181例HIV阳性孕妇的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数,运用In-house nest RT-PCR方法测定181例HIV阳性孕妇的耐药基因型和基因亚型。 2.运用BED-CEIA(Calypte)实验测定181例HIV阳性孕妇中新近感染的比例。 3.用Cobas(Roche)和FACSCount(BD)方法测定有阻断用药背景资料的HIV阳性孕妇产后3个月随访样本的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数,同时运用In-house nest RT-PCR方法测定其耐药基因型和基因亚型。 4.运用In-house nest RT-PCR方法使用婴儿干血斑样本进行HIV早期诊断,对阳性婴儿测定耐药基因型和基因亚型。 研究结果: 1.共检测181例HIV阳性孕妇基线血浆样本,其中153例扩增成功并得到序列,其中16例具有耐药突变,基线耐药突变率为10.5%(16/153)。12例具有NNRTI耐药突变,5例具有NRTI耐药突变,未发现PI主要耐药突变。 2.血浆样本的病毒载量与其耐药检测目的基因的扩增成功率呈正相关,病毒载量越高,扩增成功率越高,病毒载量在1000c/ml以上,扩增成功率达到100%(125/125),病毒载量在400-1000c/ml之间,扩增成功率为81.3%(13/16),病毒载量低于检测线400c/ml的,扩增成功率为37.5%(15/40)。 3.河南省HIV阳性孕妇感染的病毒均为B'亚型,有6例具有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为25%(6/24),云南阳性孕妇感染的HIV亚型表现为多样性,包括B',CRF 01AE,CRF 07BC,CRF 08BC,BC,C等亚型,有6例具有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为16.7%(6/36)。新疆HIV阳性孕妇感染的病毒均为CRF 07BC亚型,有4例具有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是8.5%(4/47),广西HIV阳性孕妇感染的病毒亚型涵盖CRF 01AE,CRF 07BC,CRF 08BC,没有发现耐药突变。 4.各亚型的耐药突变率分别是B'为21.4%(6/28),BC为14.3%(9/63),C亚型为14.3%(1/7),CRF 01AE为0%(0/46)。B'亚型的耐药突变率最高。CRF 01AE的耐药突变率最低,无耐药突变。 5.河南,云南,新疆以及广西HIV阳性孕妇中新近感染的比例为0%(0/33),8.1%(3/37),12.5%(7/56)和12.7%(7/55)。 6.sdNVP和ZDV-sdNVP组引发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16.3%(7/43)和0%(0/16)。sdNVP组阳性孕妇的产时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ZDV-sdNVP组阳性孕妇(335 vs.484 cells/mm3,P<0.01),前者的产后CD4+T淋巴细胞数增加值也显著低于后者((-74 vs166,P<0.05)。在sdNVP组中,产后出现耐药突变孕妇(n=7)的产时CD4+T淋巴细胞数要低于未出现耐药突变的孕妇(n=36)(178 vs.364 cells/mm3,P<0.05),前者的年龄也大于后者(32.7 vs27.5,P<0.01)。 7.80例阳性孕妇所生婴儿有14例感染HIV,sdNVP和ZDV-sdNVP组的垂直传播率相似[17.7%(11/62)和16.7%(3/18)],单药阻断组的产时感染率为9.7%(6/62),宫内感染率为8.1%(5/62),婴儿耐药突变率为27.3%(3/11)。双药阻断组的产时感染率为11.1%(2/18),宫内感染率为5.6%(1/18),婴儿耐药突变率为0%(0/3)。产时有耐药突变的孕妇与产时没有耐药突变孕妇的垂直传播率相似[14.28%(1/7)vs 17.81%(13/73),P>0.05]。在感染婴儿中,6例是宫内感染,8例是产时感染,14例阳性婴儿中有3例婴儿(21.4%)有耐药突变,其中2例婴儿(14.3%)(HN02,YN27)的耐药突变是由阻断用药引起,1例婴儿(7.1%)(YN15)的耐药突变是来自于母婴传播。 8.有基线耐药突变的孕妇和无基线耐药突变的孕妇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1.河南、云南、新疆部分地区HIV阳性孕妇中已经出现耐药株的流行,应该对该地区HIV阳性孕妇开展耐药性监测,以便选取适宜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及母婴传播阻断药物。 2.河南、云南、新疆和广西四省HIV阳性孕妇耐药性的产生与抗病毒治疗时间有相关性,治疗时间越长,耐药性产生的几率越高。 3.河南、云南、新疆和广西四省HIV阳性孕妇的基线耐药突变率与新近感染比例成负相关性,提示新近感染者中感染耐药毒株的比例不高,耐药突变主要存在于既往感染者中。 4.ZDV-sdNVP双药组比sdNVP单药组对母婴传播的总体阻断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双药组更有利于控制宫内感染,孕妇和婴儿耐药突变的产生以及提高孕妇的免疫状态。推荐运用双药方案或者HAART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母婴药物阻断。 5.产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提示应该加强产时护理,减少损伤和可能的产时传播。 6.孕妇服用sdNVP后耐药突变的产生与产时免疫状态(CD4+T淋巴细胞数)有关,提高免疫状态有利于控制耐药突变的产生。 7.HIV阳性孕妇的基线耐药突变与自身生物学因素(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数)无关,而服用阻断药物(sdNVP)以后产生的耐药突变则与生物学因素(CD4+T淋巴细胞数和年龄)有关。
【图文】:

状态图,逆转录酶,结构示意图,状态


中国疾病顶防控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前言结合凹槽和活性位点;Psl亚基没有酶的功能和活性,而是作为有酶活性的p66亚基的支架对其维持三维构象发挥功能。p66亚基空间构象类似右手,包括五个亚结构域:共同构成聚合酶功能区的指区、掌区和拇指区三个亚结构域,以及RNaseH结构域和联结结构域。大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性突变发生在5’聚合酶编码区,特别是在“手指”和“手掌”亚结构域(图2)。

状态图,状态,逆转录酶抑制剂,示意图


图3HIV蛋自酶结构示意图(PI结合后状态)从1987年逆转录酶抑制剂ZDV作为第一种能够抑制HIV的药物应用于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仁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截至2008年l月,已有7大类32种药物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nn,FDA)认证:核首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eleosideReverse一伽nseriptasel曲ibitors,NRTIs)13种、1卜核首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一NueleosideReverse一肠anseriptaseInhibitors,NNRTIs)4种、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PIS)11种、融合抑制剂(Fusion址hibitors)l种、整合酶抑制剂(Inte脚sehihibitors)l种、进入抑制剂(Ent即InhibitorS)l种不11混合抑制剂(Multi一elassCombinationproducts)l种[,]。从1996年开始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ighlyAetiveAntiretroviralTherap丫HAART)在发达国家首先使用,揭开了艾滋病治疗的新纪元。HAART疗法是将作用于病毒复制不同环节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通过多位点阻断病毒的复制,,达到大幅度降低病毒载量、减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12.91;R714.2;R4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水泉;;抱婴,横竖有讲究[J];健康人生;2010年06期

2 容莹;郑欣;叶贤林;曾劲峰;熊文;李活;王文敬;;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Pre-S/S区变异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7期

3 ;研究发现婴儿从3个月起就存在嫉妒心理[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4 王超;符少清;刘秉彦;王东林;吴汤娜;;高频超声诊断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1年13期

5 轩振宇;曹亚芹;王瑞丽;宋富洋;;婴儿化脓性脑膜炎38例早期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3期

6 严春玲;;婴儿出牙的口腔护理[J];全科护理;2011年19期

7 邰静;曹荣;;8个月内婴幼儿麻疹100例临床特征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8 邓慧玲;谢燕;符佳;王军;;尿巨细胞病毒-DNA定量动态监测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4期

9 宁儒凤;;HIV感染孕产妇的干预和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0期

10 万雅平;;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廷玉;康宇;胡燕;程茜;刘友学;陈洁;;儿保门诊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对婴儿体格生长影响的现况调查分析[A];重庆市营养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春来;梁冰华;陈营;;母乳中钙、铁、锌含量与婴儿身高及体重关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3 陈安;施丽萍;郑季彦;杜立中;;(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楠;樊金凤;王志;赖建强;赵显峰;荫士安;;营养指导改善婴幼儿贫血的效果评价[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钟雪梅;张艳玲;邓莉;贾文翊;邹继珍;;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13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6 许利军;李勤光;叶寒辉;黄凡;;9重复序列的DC-SIGNR异构体和HIV的高病毒载量以及性传播途径有关[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尹巧枝;杨灵君;潘素敏;;新生儿及婴儿烧伤护理[A];第六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8 许青田;李新月;赵清霞;郝红梅;熊飞升;;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标准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段全良;;十堰市城区0—6月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陈肖鸣;李仲荣;刘平;王爱和;张浩川;胡海;许家昒;徐鲁白;周斌;;完全腹腔镜下婴儿先天性膈疝无张力修补术(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A];2006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德国婴儿夭折敲响医疗警钟[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罗中云;环境色彩影响婴儿智力[N];北京科技报;2005年

3 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 陈鹏;年轻父母:你听得懂婴儿哭声吗?[N];大众卫生报;2005年

4 夏欣;情感交流要从婴儿开始[N];光明日报;2005年

5 张丽;卖婴儿用品 赚“幸福”的钱[N];今日信息报;2005年

6 左凤章;营造一个婴儿水世界[N];今日信息报;2005年

7 何积惠;小脑袋里藏着什么秘密?[N];文汇报;2005年

8 黎光寿;黄岗村婴儿高死亡率调查[N];西部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裴立英;增强食欲要从婴儿做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10 记者 彭惠玲;我省首例连体婴儿康复出院[N];昆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剑锋;中国河南等四省HIV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耐药基因型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2 刘强;SHIV/中国恒河猴模型的建立及在艾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邱t;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与利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4 黄月华;乙肝病毒基因型和病毒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莉;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药物阻断措施的循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陈安;光疗对新生儿外周血节律基因表达和血压节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7 蓝光华;南宁市男男性行为队列人群HIV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傅大干;丙戊酸肝毒性高危因素作用机理及其防治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9 郭红梅;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爱民;中国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基因突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琦;H9N2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初步研究及反向遗传系统的构建[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2 赵晶;中国中西部四省高危人群HIV/HCV共感染及HCV亚型初步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3 李晶梅;马立克氏病病毒在鸡体内的复制动力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刘黎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侯俊;SAIDS模型恒河猴SIV/SHIV病毒组织分布[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晓东;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亚型的分析与临床意义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7 陈顺萍;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暴露因素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任坤海;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及基因型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杨静;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10 王媛;婴儿易怒性、母亲回应与婴儿接受性合作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7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87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3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