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09:16
【摘要】: 研究目的 1、探讨父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T833C、环境因素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相关性;了解CHD及室间隔缺损(VSD)类型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VSD发生的影响。 2、筛选单纯性VSD血清标志蛋白并构建其血清诊断模型,为进一步从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单纯性VSD的致病机理及发展其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3、了解广西神经管畸形(NTDs)的基本分布情况,分析环境及行为危险因素。 4、了解广西健康育龄人群MTHFR基因位点突变的分布及其与妊娠结局的联系。 5、了解育龄妇女对NTDs的认知度、增补叶酸的依从性和评价宣教效果,为预防NTDs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模式。 研究方法 1、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来自广西的115对CHD患儿与对照儿父母进行访谈式调查并抽取父母静脉血3ml作基因型分析,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PCR扩增阻滞突变体系(PCR-ARMS)方法检测CBS基因T833C。对CHD、VSD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VSD的危险因素之间作交互作用分析,其他数据分析作x~2检验。 2、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VSD、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它CHD患儿血清,用Biomark Wizard软件分析数据、筛选VSD血清差异蛋白,用BiomarkerPatterns软件构建诊断模型。 3、以入户或电话采访的方式对NTDs和对照的双亲进行调查,获取他们是否暴露于相关环境危险因素的资料,对暴露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4、抽取早孕妇女静脉血,提取全血DNA,用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位点多态性,再比较其妊娠结局。 5、对参加NTDs知识学习和未参加学习的新婚育龄妇女按调查表内容展开调查,比较两组调查结果;并收集孕妇服用叶酸情况,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115例CHD各类型组成VSD 46例、PDA 14例、F4 13例、ASD 6例、其他单纯类型8例、复杂型CHD 28例。广西健康人群的MTHFR基因C/C、C/T、T/T三种基因型构成比分别为64.8%、29.6%、5.7%,C等位基因频率为79.6%,T等位基因频率为20.4%,CBS基因T/T、T/C、C/C三种基因型构成比分别为42.6%、47.8%、9.6%,T等位基因频率为66.5%,C等位基因频率为33.5%。母亲MTHFR基因的C与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OR=1.595,95%CI:1.029~2.471);对于VSD类型,父母组合的MTHFR基因C与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OR=1.724,95%CI:1.043~2.84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母亲孕早期接触农药、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感冒、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母CBS基因型为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服中成药、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为子代发生VSD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妊娠合并症与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与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服中成药、孕期情绪状况间对VSD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 2、25例壮族单纯性VSD与36例壮族儿科常见病儿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7个蛋白成分在VSD血清中高表达,5个蛋白下调;21例汉族单纯性VSD与33例汉族儿科常见病儿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7个蛋白成分高表达,1个蛋白下调;不分民族56例单纯性VSD与85例儿科常见病儿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10个蛋白成分高表达,11个蛋白下调;不分民族56例单纯性VSD与23例其它CHD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9个蛋白成分高表达,16个蛋白下调;不分民族56例单纯性VSD、85例儿科常见病儿与23例其它CHD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25个蛋白成分在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3、在单纯性VSD与儿科常见病的血清诊断模型中,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预测准确率为96.51%,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96.15%,阳性预测值为94.29%,阴性预测值为98.04%,简化模型分别为0.913、88.37%、97.06%、82.69%、78.57%和97.73%,两模型各主要诊断指标比较,除特异度为完整模型优于简化模型外,其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单纯性VSD与非VSD的血清诊断模型中,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预测准确率为95.00%,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2.42%,阳性预测值为87.18%,阴性预测值为100.00%,简化模型分别为0.948、94.00%、88.24%、96.97%、93.75%和94.12%,两模型主要诊断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4、广西七城市NTDs发生率为9.87/万,无脑儿、脑积水占的比例较高,居住地在农村占的比例比城市略高。母亲营养缺乏、患有妊娠并发症、孕期发烧和父亲饮酒是NTDs发生的危险因素。 5、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为野生基因型59.5%,杂合突变型34%,纯合突变型6.5%,三组基因型围产儿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评分异常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6、554名妊娠妇女中,在孕前和孕后3个月每天服用叶酸的83名,占15.0%,怀孕后开始服用的122名,占22.2%,断续服用的27名,占4.9%,未服用叶酸的322名,占57.9%;文化程度初中和初中以下的妇女服用叶酸率较低,分别为33.3%和33.1%,大专的是48.996,大学及以上是65.096。 7、育龄妇女知道叶酸可以预防NTDs的有48%,知道服用叶酸预防NTDs从孕前开始的只有13.4%,计划服用叶酸的只有23%,知道NTDs类型的有15%,知道NTDs发生的可能原因有26.2%,经过宣传讲解后,对NTDs和叶酸的认知率都提高到78%以上;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知道叶酸可以预防NTDs的只有14.28%,计划孕前开始服用叶酸的只有7.12%,而大学及以上的分别是86.96%,73.91%。 8、服用叶酸组出生缺陷检出率为8.96‰,平均出生体重为3237.0克,早产儿发生率为6.43‰;未服用叶酸组分别为13.33‰、3119.3克和8.50‰,其中平均出生体重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1、母亲MTHFR基因677TT型与子代CHD发生有关,父母双方MTHFR基因677C→T突变与子代VSD发生有关,父母CBS基因833T→C突变与子代CHD无相关性。母亲孕早期接触农药、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感冒、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为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服中成药、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为子代发生VSD的危险因素。不分型CHD总的危险因素与VSD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交互作用分析提示危险因素共同引起子代VSD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由某两个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可能,亦提示各类型CHD的发生存在相同的情况。 2、单纯性VSD、儿科常见病儿与其它CHD血清蛋白质存在差异,质荷比6441、6640、8570及8700的蛋白质可能是VSD的血清蛋白标志物。 3、两种VSD血清简化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4、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寻找VSD标志蛋白和发展VSD血清学诊断技术的有效工具。 5、为了减少NTDs的发生,育龄妇女除了增补叶酸以外,还应避免暴露于某些环境危险因素。 6、不同地区、不同人群MTHFR基因分布各有特点,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检测得到广西健康人群的MTHFR基因C677位点突变分布可为今后优生保健的健康筛查工作提供依据。 7、育龄妇女对叶酸和NTDs的知晓率较低,叶酸预防NTDs知识尚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叶酸利用率较低,通过健康干预使育龄妇女对NTDs的知晓率和叶酸的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图文】:

甲硫氨酸,二甲基甘氨酸,甲硫氨酸合成酶,四氢叶酸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F况基因或C召害基因单独进行研究,,尚未见有包括材不甘F况基因和C忍S基因及因素三方面因素与CHD关系的综合研究报道,因此本课题组在广西自然科学基助下,利用以往的工作基础,同时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对CHD与月妙代谢途键酶材不日F况基因C677T和C万S基因T833C作进一步的综合研究,以期明确该材丁日F况基因C677T、C刀S基因T833C、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的三级预防并降低其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给多基因遗传病基因和环境因互作用的研究方式提供可借鉴的科学方法。

流程图,课题方案,流程图,流行病学


课题方案流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辉;;宿州市38546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8期

2 韩健;;如何预防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J];妇女生活;2011年07期

3 董凤群;赵真;;《先天性心脏病实用超声诊断学》(第2版)出版[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7期

4 ;欢迎订购《疑难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图解》[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5期

5 王慧琛;;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可以自然愈合吗?[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年03期

6 谭春英;王燕;楚严;毛学群;张邵勤;;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与胎儿出生缺陷发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8期

7 冯章;;房缺自然闭合的预测[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5期

8 杨丽霞;;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冯真彦;;安徽省立医院将为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陈静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院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小延;邱广蓉;宫立国;辛娜;孙开来;;GATA-4基因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A];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文摘汇编[C];2005年

2 张淑梅;;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花旺;陈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的检测分析[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胡型锑;王胜利;杨美高;黄宪平;赵曙光;赵琦峰;;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A];2005年浙江省小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邱广蓉;宫立国;徐小延;辛娜;孙开来;;GLI基因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A];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文摘汇编[C];2005年

6 侯佳;桂永浩;奚立;张俊;储晨;高珊;;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志;龚方戚;朱卫华;张泽伟;李建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回顾性研究[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侯佳;桂永浩;奚立;张俊;储晨;高珊;;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滕淑琴;施长春;刘志聪;蔡洁;范霜月;;先天性心脏病的动态三维超声显像及其临床应用[A];2007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园海;项如莲;胡型锑;温怀凯;褚茂平;任跃;吴蓉洲;陈其;;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孩子患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云南心血管病医院;早诊早治先天性心脏病[N];云南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李天舒;先天性心脏病病因被发现[N];健康报;2009年

4 盛文;安徽20万元公益金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N];中国社会报;2009年

5 记者 苏莉 李文峰 通讯员 冷晓君;“心希望计划”启动[N];湖南日报;2009年

6 田华 本报记者 何沙洲;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撑起生命的天空[N];经理日报;2009年

7 ;两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斩断病根[N];雅安日报;2010年

8 记者 郎花;“春苗工程”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带来福音[N];新疆科技报(汉);2011年

9 记者 付东红;神经管畸形与环境污染相关[N];健康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陈武强 史春玉;不开刀治疗先天性心脏病[N];广东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英耀;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仇小强;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韩仲吉;氧化应激和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关涛;抗叶酸代谢药MTX诱导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及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许晶;基因区域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关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6 刘坚;神经管缺陷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雷云平;VANGL基因和DACT1基因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邱广蓉;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易感基因的定位与鉴定[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顾海勇;基因多态性与胸心外科相关疾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10 叶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剂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表达及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智;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患儿磷酯酶A_2及细胞因子变化及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懋颖;三房心的诊断与外科治疗[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阳;PGE_1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治疗的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陈静;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血清脑钠肽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刘彦;巨大冠状动脉瘘病例报告及诊治探讨[D];浙江大学;2008年

6 薛红梅;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性激素含量测定与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于长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8 杨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的变化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桂清;先心肺高压肺病理改变与血清VEGF浓度的关系以及PGE_1及卡托普利对其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邓喜成;先天性心脏病数据库系统的改进与临床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7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87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9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