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肛肠动力学监测分析和治疗

发布时间:2020-06-01 10:44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分型的FC儿童的肛肠测压参数以及对不同年龄段FC儿童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1)通过结肠传输实验分别将10-16岁组FC儿童分为A_(STC)组(STC组)与A_(OOC)组(OOC组),将1-10岁组FC儿童分为B_(STC)组(STC组)与B_(OOC)组(OOC组),选用健康对照组C组(10-16岁)与A组进行比较,健康对照组D组(1-10岁)与B组进行比较,使用肛门直肠测压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分型的FC儿童的肛肠测压参数特点。(2)B组、A_(STC)组使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进行治疗,A_(OOC)组使用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使用罗马III标准制定的便秘临床症状表格计算评估疗效。结果:(1)B_(STC)组、B_(OOC)组、B组、D组任意两两比较在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下降值上均无显著差异。(2)A组在肛管舒张压下降值、排便时直肠压力显著低于C组,在直肠最小、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显著高于C组。(3)治疗后的B组在排便间隔、排便困难/排便疼痛、大便性状、腹胀症状、症状总积分上显著低于治疗前的B组。(4)治疗后的A组在排便间隔、排便困难/排便疼痛、排便不尽/坠胀感、大便性状、腹胀症状、症状总积分上显著低于治疗前的A组。结论:(1)1-10岁年龄段FC儿童在肛肠测压监测项目中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2)10-16岁年龄段OOC儿童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损害,排便时直肠动力不足而肛管压力反常性增高导致排便困难,肛管最大收缩压增高表明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异常,直肠容量阈值增高提示直肠对正常容积大便敏感性降低。10-16岁年龄段STC儿童仅有直肠对正常容积大便敏感性降低的特征。(3)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治疗的FC儿童(1-10岁)在排便间隔、排便困难/排便疼痛、大便性状、腹胀症状、便秘总症状上有明显缓解。(4)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治疗的STC儿童(10-16岁)在排便间隔、便秘总症状上相比治疗前明显缓解;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后的OOC(10-16岁)儿童在排便间隔、排便困难/排便疼痛、排便不尽/坠胀感、便秘总症状上相比治疗前缓解明显。
【图文】:

结肠,传输实验,患儿


5图 1 为 4 岁患儿的第 3 天结肠传输实验结果注:可见标志物总残留个数为 14 枚,RS 区残留个数为 8 枚,总残留个数大于 4 枚结果为结肠传输减慢,TI=0.57>0.5,应诊断为 OOC。

肛门括约肌,动画效果,训练装置,生物反馈


腹压和肛门括约肌协调训练动画效果图
【学位授予单位】:川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铂亮;曲书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现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年07期

2 Marc A.Benninga;Samuel Nurko;Christophe Faure;Paul E.Hyman;Ian St.James Roberts;Neil L.Schechter;Jeffrey S.Hyams;Carlo Di Lorenzo;Miguel Saps;Robert J.Shulman;Annamaria Staiano;Miranda van Tilburg;耿岚岚;刘明南;龙高;龚四堂;江米足;;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17年01期

3 林细州;陈艳;陆小锋;郑恩典;;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与生物反馈治疗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17期

4 董子龙;张生彬;;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认识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27期

5 蓝兴菊;;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4年06期

6 张良娟;王宝西;;儿童功能性便秘相关检查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4年06期

7 鲍旭;吴万春;;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的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年06期

8 钟成梁;胡思源;;中药新药防治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技术要点[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年09期

9 尹瑜;;聚乙二醇电解质、莫沙必利、益生菌协同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0期

10 肖南平;梁思林;蒋丽琳;郭娟;杨兴平;张仕泽;;聚乙二醇4000散剂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柱仁;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肖童;儿童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测压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1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91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