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在小儿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04 23:53
【摘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是一种崭新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该技术的研究应用国内外尚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形成公认的规范化的诊断方案,因此探讨其在心脏病定性、定量诊断中的剖视诊断方案及其应用准确性,对RT-3DE在临床医教研中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 经胸RT-3DE的剖视诊断方案研究 研究目的 探讨并提出经胸RT-3DE的剖视诊断方案。 资料与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94例,男57例,女37例,年龄14天~14岁11月,平均3.13±2.91岁,应用Philips/SONOS7500超声诊断仪,X4矩阵探头,频率为2~4MHz,分别在心尖、剑突下、胸骨旁及胸骨上窝等部位采图,利用RT-3DE的全容积显像方式进行三维剖视分析,显示心脏各个节段及心脏畸形和每一节段所用采图的初始切面及剖视观。 结果 1、共进行471次采图,成功425次,成功率为90.2%;46次采图失败(占9.8%),原因包括采图时患者身体移动、透声窗差、呼吸影响及初期超声仪器各参数设置不合适等。 2、各部位采集的全容积数据库,均能同时显示心脏多个节段的解剖信息,其中以剑突下和心尖部采集的全容积数据库包含信息量最大。 3、针对性显示心脏各节段的剖视方法包括: (1) 对剑突下获得的全容积数据库进行冠状剖切获得剑下四腔容积观,可直观显示心脏的位置。 (2) 对心尖和剑突下获得的全容积数据库进行平行左房后壁和右房后壁的倾斜剖切获得左房后壁容积观和右房后壁容积观,可显示静脉回流心房的开口,利于了解心房一静脉的连接关系。 (3) 对心尖、剑突下及胸骨旁获得的全容积数据库进行水平、冠状及矢状剖切,可全面观察心室及其乳头肌、腱索的动态立体形态。
【图文】:
动剖切和平行房室瓣瓣环任意平面剖切获得四腔容积观和房室瓣的心室面容积观或心房面容积观可以对房室连接和房室瓣畸形情况作出充分判断(见图1一l、图1一2、图l一6和图1一7)。5、大动脉及其与心室连接大动脉的识别主要依据血管的走向和分支情况,在全容积三维显像中将主干较短、起始不久即分叉为左、右两支动脉的大动脉判断为肺动脉,将主干较长,窦部发出两支小的动脉的大动脉判断为主动脉。两大动脉的位置关系在全容积三维上以两组半月瓣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全容积三维在心尖部以四腔和五腔心切面为初始切面采图,在剑突下以剑下四腔或剑下左室流出道切面为初始切面采图,及在胸骨旁以左室长轴为初始切面采图都可较好显示心室一主动脉连接情况,但以心尖五腔心切面(见图1一1)及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见图1一s)a为初始切面采图显示更为清楚。全容积三维在胸骨旁以右室流出道切面(见图1一b5)或大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见图1一b8)为初始切面采图,在剑突下以右室流出道或剑下四腔切面(见图1一2)为初始切面采图
图2:显示在剑突下采集的一个全容积三维数据库经剖切所显示的心脏各节段信息。al为原始数据库,主要使用任意平面剖切功能对获得的原始数据库进行自后向前的冠状剖切,首先获得b2,显示两心房位置关系,同时显示上腔静脉(SV)c回流如右心房(RA)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剖切面角度可获得2c,,可显示右上肺静脉(RUPv)和左下肺静脉(LLPv)与左心房(LA)的连接关系;继续向前剖切,获得d2即剑下四腔容积观,显示房室连接、心室位置、房室瓣膜和间隔情况,本例位于左侧的房室瓣位置靠下实为三尖瓣(Tv),位于左侧的心室肌小梁丰富实为解剖右室(Rv),而位于右侧的房室瓣靠上为二尖瓣(MV),右侧的心室壁光滑为解剖左室(Lv),并显示房间隔缺损(ASD);在该部位适当调整剖切面左右、上下位置获得2e显示心室一大动脉的连接关系,示主动脉(AO)出自解剖右室,肺动脉(PA)出自解剖左室,并显示室间隔缺损(VSD):此时调整剖切面从右侧平行室隔剖切获得Zf,显示解剖左室面VSD和右房面ASD的全貌:在d2基础上改剖切面为从心尖部平行房室瓣瓣环剖切获得29,显示房室瓣的心室面容积观,右侧为二尖瓣(MV),左侧为三尖瓣(Tv);在2e基础上改剖切面为从心尖平行半月瓣剖切获得h2,显示半月瓣的心室面容积观,前方为肺动脉瓣(以V),后方为主动脉瓣(Aov)。由此一全容积数据库诊断:纠正型大动脉换位伴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25.4
本文编号:2697164
【图文】:
动剖切和平行房室瓣瓣环任意平面剖切获得四腔容积观和房室瓣的心室面容积观或心房面容积观可以对房室连接和房室瓣畸形情况作出充分判断(见图1一l、图1一2、图l一6和图1一7)。5、大动脉及其与心室连接大动脉的识别主要依据血管的走向和分支情况,在全容积三维显像中将主干较短、起始不久即分叉为左、右两支动脉的大动脉判断为肺动脉,将主干较长,窦部发出两支小的动脉的大动脉判断为主动脉。两大动脉的位置关系在全容积三维上以两组半月瓣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全容积三维在心尖部以四腔和五腔心切面为初始切面采图,在剑突下以剑下四腔或剑下左室流出道切面为初始切面采图,及在胸骨旁以左室长轴为初始切面采图都可较好显示心室一主动脉连接情况,但以心尖五腔心切面(见图1一1)及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见图1一s)a为初始切面采图显示更为清楚。全容积三维在胸骨旁以右室流出道切面(见图1一b5)或大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见图1一b8)为初始切面采图,在剑突下以右室流出道或剑下四腔切面(见图1一2)为初始切面采图
图2:显示在剑突下采集的一个全容积三维数据库经剖切所显示的心脏各节段信息。al为原始数据库,主要使用任意平面剖切功能对获得的原始数据库进行自后向前的冠状剖切,首先获得b2,显示两心房位置关系,同时显示上腔静脉(SV)c回流如右心房(RA)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剖切面角度可获得2c,,可显示右上肺静脉(RUPv)和左下肺静脉(LLPv)与左心房(LA)的连接关系;继续向前剖切,获得d2即剑下四腔容积观,显示房室连接、心室位置、房室瓣膜和间隔情况,本例位于左侧的房室瓣位置靠下实为三尖瓣(Tv),位于左侧的心室肌小梁丰富实为解剖右室(Rv),而位于右侧的房室瓣靠上为二尖瓣(MV),右侧的心室壁光滑为解剖左室(Lv),并显示房间隔缺损(ASD);在该部位适当调整剖切面左右、上下位置获得2e显示心室一大动脉的连接关系,示主动脉(AO)出自解剖右室,肺动脉(PA)出自解剖左室,并显示室间隔缺损(VSD):此时调整剖切面从右侧平行室隔剖切获得Zf,显示解剖左室面VSD和右房面ASD的全貌:在d2基础上改剖切面为从心尖部平行房室瓣瓣环剖切获得29,显示房室瓣的心室面容积观,右侧为二尖瓣(MV),左侧为三尖瓣(Tv);在2e基础上改剖切面为从心尖平行半月瓣剖切获得h2,显示半月瓣的心室面容积观,前方为肺动脉瓣(以V),后方为主动脉瓣(Aov)。由此一全容积数据库诊断:纠正型大动脉换位伴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2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国英,潘欣,林其珊,陈伟达,陈张根,贾兵;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与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对照研究[J];声学技术;2004年S2期
2 梁雪村,黄国英,刘晓琴,马骛晓静,林其珊,陈伟达,陶子喻;节段分析法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3 舒先红,潘翠珍,黄国倩,程蕾蕾,韩蓓蓓,刘诗珍,陈灏珠;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初步临床研究[J];上海医学影像;2003年01期
4 孙锟,陈树宝,江海,张玉奇,郁怡;复杂型先心病的三维超声心动图剖视诊断方法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5 朱天刚,王新房;经食管左心系统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成像[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6 谢明星,王新房,吕清,杨娅,陈立新,费洪文,王静,杨颖,黄润青,庄磊,王良玉,陈欧迪;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应用初步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年02期
7 李靖,刘延玲,吕秀章,朱振辉,许闻桥,王浩,李建蓉,李芝声,姚征,孙博;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年07期
8 黄国英,马晓静,梁雪村,刘晓琴,盛锋,刘芳,宁寿葆;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的经导管封堵小儿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2697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971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