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生儿血流感染情况分析及不同感染指标对新生儿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20-06-08 06:41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两年发生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总体情况,病例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分析其常见的病原菌分布和临床常规检验结果。同时评价PCT、NLR、M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百分比6种常见的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做血培养的患儿资料,统计所有败血症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血培养阳性发生的时间、是否发生胎膜早破(PROM)或宫内窘迫),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hs-CRP和PCT)。根据感染的不同种病原菌,将患儿分组,比较不同菌感染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不同。第二部分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同时送检血培养、血常规和PCT检测的患儿,分别计算血培养阳性和阴性患儿血常规结果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比较PCT、NLR、ML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6种指标在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比较6种指标在不同菌感染的病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通过绘制ROC曲线,判断几种指标对血培养阳性的单独诊断效能和联合诊断效能。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胎龄、体重、NEUT、LYM及MON%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Student's T检验。PCT、NLR及MLR以四分位数间距(四分位数间距,IQR)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使用卡方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的患儿共有6192人做血培养,有1048人为阳性,表皮葡萄球菌20.3%(213/1048)、肺炎克雷伯菌19.7%(206/1048)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12.0%(126/1048)。经过严格筛选,剩余308例败血症确诊病例,其中早产儿有57.8%,通过剖宫产分娩的有40%,早发型病例占29.2%,发生胎膜早破的病例占27.3%。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比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引起PCT和hs-CRP升高的程度更显著,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的病例更多。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儿中发生胎膜早破的比例最高(37%),无乳链球菌主要引起早发型感染(81%)。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集201例新生儿血培养资料,其中91例血培养阳性,110例血培养阴性作为对照组。其中胎龄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感染指标中PCT、NEUT、及NLR在血培养阳性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PCT在血培养阳性患儿组的中位数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而PCT、NLR、LYM、MON%、NEUT 5种感染指标差异在不同菌感染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最高,中位数为3.99,而CNS相对较低,中位数为1.81,几种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为进一步调查感染指标对血培养阳性的诊断效能,比较5种感染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其中血清PCT和NLR的结果较好,AUC分别为0.835(95%CI:0.774-0.896)和0.609(95%CI:0.530-0.688),P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NLR对血培养阳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然而特异性较差。进一步将上述5种感染指标组合,组合后AUC均增加,其中PCT+NEUT组合特异性最高0.964(95%CI:0.793-0.912),PCT+NLR和PCT+NLR+MON%组合后AUC面积分别为0.84(95%CI:0.785-0.902)和0.844(95%CI:0.780-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不同病原菌感染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的临床特征。血清PCT对于诊断新生儿血流感染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PCT联合血常规指标组合能够增加血培养阳性的诊断效能,其中PCT+NEUT组合的诊断效能最高,可用于早期诊断BSI。当怀疑新生儿发生血流感染,或当新生儿血培养结果为阳性时,可以通过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表现、母亲产前是否发生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宫颈分泌物培养的情况以及患儿同一时间血清PCT、NEUT、NLR等值来综合判断患儿败血症发生的几率、病原的种类和来源,以便尽早把控患儿的病情与预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图文】:

标本,病原分布,凝固酶,新生儿败血症


第一部分 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例的纳入及病原菌分布筛选后,有 308 例血培养阳性病例被纳入。病原菌种类包炎克雷伯菌(68 例)、粪/屎肠球菌(31 例)、无乳链球23 例)、念珠菌(17 例)、鲍曼不动杆菌(9 例)、凝固酶沟肠杆菌(3 例)、产气肠杆菌(2 例)、产单核李斯特菌)等。主要菌种所占比例如图 1 所示。

ROC曲线,ROC曲线,效能,统计学意义


第二部分 不同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探讨2.4 PCT、NLR、NEUT、MON%、LYM 对血培养阳性的诊断效能血清 PCT、NLR、NEUT、MON%和 LYM 在不同菌种感染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进一步采用 ROC 曲线分析 5 种感染指标的诊断效能。5 种感染指标单独判定血培养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见表 3 和下图 1。其中 PCT 和 NLR 诊断血培养阳性的诊断效能较大,AUC分别为0.835(95% CI:0.774-0.896)和0.60(995% CI:0.530-0.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PCT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 NLR 对血培养阳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然而特异性较差。剩余 3 种感染指标 AUC<0.5,而NEU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下图 2。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剑云;许福祥;朱一川;沈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动态监测对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7年02期

2 朱立军;陈捷;朱春兰;翁丹丹;干迪郁;;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测定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年17期

3 钟倩怡;李招云;卢国光;缪蕾蕾;;感染性标志物预测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的分析[J];检验医学;2015年05期

4 洪涛;张显军;王晨;俞洪元;柯莽;朱翮嘉;;降钙素原监测在经皮肾镜术后尿源性脓毒症诊治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04期

5 黄晓燕;陈丽丹;王露霞;;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新技术[J];广东医学;2013年05期

6 刘慧琳;刘桂花;马青变;;降钙素原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年05期

7 齐烨;;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4期

8 熊玮平;代小英;黄立冠;靳淑雁;;血清降钙素原鉴别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0期

9 郑文亮;任丽娟;;血液降钙素原与儿童败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05期

10 胡可;刘文恩;梁湘辉;;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702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02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